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战国毛笔形制及其对简牍书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0 04:30

  本文选题:战国时期 + 书法学 ; 参考:《中国书法》2015年13期


【摘要】:正在新石器时期从彩陶弯曲盘绕、粗细不一的纹饰中可窥见使用过毛笔的痕迹。从殷商兽骨和陶片上的墨迹来看,当时应有类似于毛笔的工具,但毛笔的精细制作和广泛应于用简帛书写当属在战国时期。另外,青铜器的铭铸,首先也是要用毛笔在泥范上书写金文字形,作为刻范的依据。战国时代书写文字的主要工具材料是毛笔和简犊。近年从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不断发现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简材料,而且出十数量惊人,是中国考古工作的重要
[Abstract]:In the Neolithic period, traces of the use of brush brushes can be seen from crooked, uneven ornaments of painted pottery. Judging from the bones of Shang Dynasty and the ink on pottery, there should be tools similar to brushes at that time, but the fine making and extensive writing of brushe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addition, the bronze inscription, first of all, is to use the brush to write gold on the clay zigzag, as the basis for engraving. The main tools for writing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re brush brushes and simple calves. In recent years, bamboo slip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ve been continuously discovered from Hunan, Hubei, Henan and other places, and the number of bamboo slips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astonish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chaeological work in China.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仝冠军;论简牍不晚于甲骨出现[J];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辨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侯宏堂;阴阳观念产生的三个基本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范正红;殷商甲骨断代论著札记(三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李学勤;论殷墟卜辞的新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姜勇;;早周崇“明”观念的兴起[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8 贾文;甲骨文从人、卩、大、女、子的义近形旁字举例(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9 张中宇;中国原始诗歌韵律考辨——兼与周锡韦复先生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榴;;古代汉语介宾结构“於(于)之”消失之谜[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郜同麟;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群雄纷争下的生存与智慧 当前该向战国时代学什么[J];人民论坛;2012年S2期

2 王汐牟;;简析战国时期将之官职及其特点[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黄中业;;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飞跃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4 晁福林;战国时期的鬼神观念及其社会影响[J];中国史研究;1998年02期

5 马卫东;战国贿赂三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牛建强;战国时期魏都迁梁年代考辨[J];史学月刊;2003年11期

7 于常青;战国时期的畜牧业[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于常青;战国时期粮食的储藏管理和加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李忠林;对战国文化区域性的初步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10 黄元春;;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与“改革开放”政策[J];文史春秋;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绍棣;;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战国世风[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2 徐辉;;战国纵横策士心态与儒士心态比较[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陈绍棣;;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战国世风[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化成;张兆祥;张鸿膺;吕冬梅;;廊坊市战国燕南长城调查报告[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2期[C];2009年

5 杜晓黎;;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期货币经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6 孙继民;郝良真;;试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7 周锦章;;战国时期赤峰地区的货币流通[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8 周祥;;论战国时期的直刀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9 李家浩;;战国■刀新考[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10 赵国华;叶秋菊;;战国时期的秦楚关系[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胜萍 通讯员 白煊;引江济汉工地现200余战国古井[N];湖北日报;2012年

2 记者 胡杰;西安破获一起盗掘战国时期古墓案[N];人民公安报;2011年

3 记者 明海英;荆州发现近700口战国古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陈鹏;郴州首次发现战国时期的革带[N];郴州日报;2013年

5 张裕臣;战国时期反腐败主要措施[N];检察日报;2004年

6 柯杨;高新区古墓有助揭示“战国生活”[N];河南日报;2007年

7 彭曦;石鼓作成于战国的铁证[N];光明日报;2010年

8 集美大学文学院 陈光田;从战国成语玺看 先秦时期人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2年

9 刘丰;论战国时期儒家的选举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范学新;延庆出土战国刀币[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2 池桢;静静的思想之河——战国时期国家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4 陆德富;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强;老子与先秦思想[D];西北大学;2009年

6 郭永秉;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沛;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9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忠林;略论战国文化的分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山青;战国时期韩国政治的兴衰[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志锋;战国货币列国间流通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晓博;从货币角度看战国时期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繁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贝贝;战国时代急需人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章丽琼;战国时期列国置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大伟;战国军法时代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生;论战国时期的私营商业经营思想[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郑玲童;战国时期学术中心的形成[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1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01977.html

上一篇:盛唐书法摭论  
下一篇:书艺——潇洒典雅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