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韵的生成与嬗变
本文选题:书法审美 + 魏晋玄学 ; 参考:《中国书法》2017年02期
【摘要】:书法之韵是中国书法审美的核心概念与范畴,它奠基于老庄哲学与魏晋玄学,具有书法审美的哲学形上特征。因而韵虽具有美学风格意义,但却并不体现为单纯的美与风格,而是超越美与风格,从更深层次表现出传统书法美学精神的生命感性与文化价值追寻。本文围绕韵的生成,梳理论析了书法之韵产生的书史境遇以及在不同文化、审美背景下的嬗变;同时,还将韵与神、气、逸书史重要审美概念作了历史比较分析,揭橥出不同文化、审美境遇对书法之韵的支配、影响以及书法之韵在书法史上的核心审美地位。
[Abstract]:The rhyme of calligraphy is the core concept and categ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esthetics . It is based on Lao Zhuang ' s philosophy and Weijin metaphysics , and has the philosophical shape of calligraphy and aesthetics .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闭理书;关于书法审美的一般规律与要求[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纵晓林;书法审美略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韩盼山;投射·移情·联想——书法审美三题[J];书画艺术;2004年01期
4 吕文明;;浅议为什么要进行书法审美[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5 陈龙国;;中介思维与书法审美[J];民族艺术;2008年01期
6 莫小不;;电子时代与书法审美[J];美育学刊;2012年04期
7 林阳;;书法审美,当随时代[J];美术向导;2012年04期
8 高天兵;;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书法审美转型[J];剧作家;2009年05期
9 林阳;;书法审美当随时代[J];中国钢笔书法;2013年05期
10 黄映恺;;书法审美规范略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林阳;书法审美当随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2 张文鹏;键盘时代的书法审美[N];人民日报;2013年
3 阚爱萍邋郭继明;书法审美基本问题刍议[N];美术报;2008年
4 林阳;书法审美 当随时代[N];金融时报;2013年
5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林阳;普及书法审美乃当务之急[N];中国文化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明慧;文化性是未来书法审美的内核[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郑学诗;傅山的审美观[N];太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学味;书法审美经验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曦;苏轼书法审美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2 刘笑冬;书法审美与格式塔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作升;张怀t厥榉ㄉ竺浪枷胙芯縖D];山东大学;2014年
4 李跃平;建水陶“残帖”装饰及“残破”审美趣味的形成[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07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071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