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晚期手札书风异变考察——从一通手札系年谈起
本文选题:手札 + 系年 ; 参考:《中国书法》2017年12期
【摘要】:古人手札罕署年份,无意中为后世研习者设置了障碍,容易导致系年错讹,从而造成对书家本人及其书风的研判失误,留下缺憾。本文就赵之谦晚年一通手札的系年进行考辨,并对相关手札进行重新梳理,明确"仆妇自缢案"的结案时间,力图还原影响赵之谦晚年心境和健康的重大事件,进而探讨该事件与其书风异变的关系。
[Abstract]:The ancients unwittingly set up obstacl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which easily led to errors in the study of the calligrapher himself and his style of study, leaving a p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year of Zhao Zhiqian's later years, and reorganizes the relevant handposts, and clarifies the time of closing the case of "constriction of servant women", and tries to restore the major events that affect Zhao Zhiqian's state of mind and health in his later years.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ent and its book style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福建省惠安县嘉惠中学;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士达;;我对展览名称的辨析——关于“正大书风展”[J];中国书画;2003年04期
2 ;正大书风展作品选[J];中国书画;2003年04期
3 傅京生;;明清浪漫主义书风概述[J];书法世界;2003年01期
4 王伶儿;;关于“流行书风”的一点思考[J];创作评谭;2003年04期
5 杨大伟;流行书风思辨[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八桂书风作品选[J];南方文坛;2008年04期
7 顾工;;对历史上书风流行现象的考察[J];书画艺术;2011年04期
8 刘根货;;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J];中州学刊;2011年06期
9 张俊东;;“流行书风”学术意义之反思[J];书画艺术;2012年02期
10 姬学友;;论鲁迅书风[J];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张铭;;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中原;“流行书风”再辨[N];美术报;2007年
2 胡秋源;当代书风有点甜,,白光书法有点辣[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张乃田;流行书风“流而不行”[N];安徽日报;2003年
4 杨应时;流行书风:从传统走向现代[N];北京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茁;为“中原书风”注入时代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6 高鸿;地域书风的形成分析 以漳、厦、泉三地为例[N];美术报;2007年
7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贾祥伦;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 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N];美术报;2011年
9 书法批评人 曾如影;我看“流行书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林雪娜;“国展”扬起八桂书风[N];广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志文;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2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博;民国时期洛阳书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闫函;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书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晓;隋唐朝代更迭期楷书书风融合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俊;南宋四明地区士流书风的家族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刘琼瑶;谢无量书法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白雪;历代帝王书法风格精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辰龙;fi明书风成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慧聪;王褒入关与南书北传[D];河南大学;2016年
9 邓富霞;葛月潭书法艺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10 巩绪发;晚明浪漫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16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