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晚明刻帖失真与“尊碑”意识萌芽的出现

发布时间:2018-07-06 16:49

  本文选题:书法艺术 + 书法创作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3期


【摘要】:刻帖在这晚明期泛滥所带来的弊端,是这一时期"尊碑"意识萌芽的因素之一,宋代名拓片的稀缺与明代翻刻本的严重失真使帖学走向了穷途末路。物极必反,刻帖的不可学迫使一些有创新意识的书家去寻求新的资源,这一时期金石学的兴盛恰恰为他们的创新带来了契机,金石碑刻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书家们取法的对象,由此形成的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却成为了明代书坛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Abstract]:It is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have caused the spread of the inscrip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 It is one of the factor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 one monument "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 The scarcity of the name rubbing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serious distor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turned to the end of the way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晚明书法研究”(项目编号:SKX201028)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建民;;王铎草书影响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卓;;傅山之刺世杂剧《齐人乞食》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王晓蓉;;石涛绘画的荒率、丑怪及其社会背景[J];当代艺术;2009年01期

4 曹坤坤;;董其昌“生熟”书画理论简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韦渊;;清代唐楷:帖学到碑学的桥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田葵;;武生功夫:能宗历代出现代——读邹武生书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刘元良;;晚明书法尚奇风格成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朱圭铭;;各极其变 各极其趣——论晚明书家师古观的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赖德霖;;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J];建筑学报;2012年05期

10 赖勇军;;傅山研究四题——读书札记[J];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蔡清德;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的区域性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王进;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周琦;今古文经学对《内经》学术传承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9 潘倚剑;笔墨与中国书画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刘春;明末清初董巨山水画的鉴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硕;中国明清时期的墨谱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沈倩;清代行草流变及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牟晓林;十八世纪中国瓷绘西洋人物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亓翠利;米芾及其书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成永兴;明赵]!书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梅跃辉;竖轴形式与明中晚期书法形式表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王晓丽;见微知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刘娟;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D];苏州大学;2011年

9 胡道安;《书史会要》两宋部分校正[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丽颖;邢侗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肖天;;论书法艺术的创作[J];青少年书法;2008年10期

2 孙伯翔;;书法创作随想[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6期

3 陆英祥;;从“尚势”观看汉代书法美学思想及艺术风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4 田永元;;字情,诗情,人情——浅析王勇平书法艺术真谛[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0年03期

5 李向平;;星耀千古——略论钟繇的书法艺术[J];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03期

6 胡长春;;书法创作的良师益友——推荐《临摹与创作》系列丛书[J];书法之友;2001年12期

7 吴鹏;;胆大乎?无知乎?[J];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03期

8 常新人;;何骏:“心手相畅”竞时流[J];上海采风;2010年04期

9 ;“新世纪书法艺术展望”八人谈[J];书法之友;2000年03期

10 陈辉;;学会欣赏书法(三)[J];青少年书法;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3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续鸿明;张海: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王靖;研磨毕生的追求[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杨天冰;墨以寄情 书以养性[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记者 周凡恺邋宋福棘;第四届中国(天津)书法节落幕[N];天津日报;2008年

5 张大风;徐渭书法解析[N];美术报;2008年

6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文联副主席 吴东民;潇丽俊逸 融古开新[N];海南日报;2008年

7 曾强;试论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价值[N];大同日报;2008年

8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吴东民;一个灵魂的自由舞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记者 曾一莹;繁荣书法艺术 服务三次创业[N];广安日报;2010年

10 冯宝麟;本色而自在的挥洒[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6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红旗;字体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绍登;书法鉴赏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钱定志;书法传统与创新之可能性浅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文静;墨海深处的生命凸现[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3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03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