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名家与代表作——言恭达先生与当代书坛代表作
本文选题:代表作 + 当代书法 ; 参考:《民族艺术》2012年04期
【摘要】:正当代书坛,名家很多,这一现象存在争议,不能一字褒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精美期刊、越来越多的书法大展和越来越多的拍卖活动。这些具有物质属性的载体提供了前所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mous scholars in the modern world of books, and this phenomenon is controversial and cannot be praised or critici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have more and more fine periodicals, more and more calligraphy exhibitions and more auction activities. These carriers, which have material properties, provide the previou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K825.72;J29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远鸣;;美院视角看书法[J];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02期
2 曾来德;邵岩;李金豹;马啸;张智重;;书法的未来[J];中国书画;2008年05期
3 扣;神秘之岛的杀人事件[J];少年人生;2004年14期
4 傅德锋;;众说纷纭“孩儿体”——兼论“孩儿体”与“丑书”的区别[J];青少年书法;2010年10期
5 李庶民;;于无佛处称尊——王镛书法与王镛现象[J];青少年书法;2003年02期
6 张志生;;当代书法大家张海作品欣赏[J];百年潮;2007年01期
7 李丰原;;沈鹏书风来路:“阳关道”还是“迷踪拳”[J];青少年书法;2007年18期
8 个三;;“三秋树”开“二月花”——鄢福初先生及其书法臆读[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07期
9 姜寿田;;陈硕其人其书[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8年07期
10 箫箫;启功与当代书法创作[J];美术观察;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明君;;江苏当代书法的现状与审美型态[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郝力颖;;反映时代记录历史的佳作——写在《中国新闻摄影获奖作品选集》出版之际[A];新阶段新路子——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马啸;;书法的疆界[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鸿增;;关于《新金陵画派五十年》写作中的两个问题[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5 林懋义;;蔡襄书品论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昕宇;;探究装饰风格在招贴中由盛及衰的变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凌继尧;;“持矛者”的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8 ;邱宗康《大篆书艺散论》简介[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也农;;呵护传统,不趋“时风”——李守信《学习〈书谱〉浅得》及《历代书家书学思想简介》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10 彭一超;;试论联墨艺术的时代性[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啸;以书弘毅[N];美术报;2011年
2 徐庆平;徐悲鸿青年时代的代表作《群马》[N];经济日报;2006年
3 梅墨生;当代书法散论[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记者 张立行;当代书法枉担繁荣虚名[N];文汇报;2006年
5 程竹;当代书法还缺少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吴国才;当代书法能否成为市场新秀?[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丛文俊;好人,好字[N];吉林日报;2006年
8 晋仁;当代书法问题丛生[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东方;书法市场低迷 春水何时搅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彭一超;治篆修道独塑天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剑华;中国书法的现代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凡建秋;藏传唐卡绘画风格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唐楷之;生命现场[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传峰;中日近现代书法交流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曹建;晚清贴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领;展览背景下的当代中国书法思考[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郑志刚;当代书法传媒与书法发展关系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立士;突变与困惑[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兴国;试论当代书法中的篆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天曙;宋克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吴明明;书法美学的立体阐释与当代书法创作走向的预测[D];重庆大学;2008年
7 徐声;赵令zc《湖庄清夏图》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张宇;绘画中哀伤情感的表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艺璇;近三十年河南书法展示活动组织运作[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邱虹;抽象与具象·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的走向[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110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