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书写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2 08:17
【摘要】:战国中山国文字一出土,就引起颇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都发表了很多关于文字考释、历史文献、器皿纹饰纹样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文章。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主要是以中山三器为代表,其用契刻的方式进行书写,整篇幅文章字体段落排列严整,这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精神提供了很大的价值。本文将以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书法风格和书写创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风格的多样性,来研究战国中山国青铜铭文书法主要特征。本文将从其契刻用笔、文字结构和章法风格等为切入点,并和同时期其他诸国书法铭文作品的对比,进一步论述其独特的书法风格特点。通过对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结构、笔法、章法规律的归纳总结,体验不同材质的书法创作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及其对于后世书风和审美取向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Abstract]:As soon as the Zhongshan script was unearth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t. Scholars have published a lot of textual research, historical documents, patterns of vessels and ornaments, and so on.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of Zhongshan Stat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the three bronzes of Zhongshan, which are written by the way of engraving, and the paragraphs of the whole article are arranged neatly, which provides a great valu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living state and aesthetic spirit of the peopl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inscriptions of bronze ware in Zhongsha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iming to study its calligraphy style and writing creation.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iversity of bronze inscriptio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calligraphy features of bronze inscriptio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its unique calligraphy styl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calligraphy brush,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style of composition, and compare with other calligraphy inscription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same period. By summing up the structure, strokes and rules of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of Zhongshan country, we can experienc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calligraphy crea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tyle of calligraphy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启康;从青铜器铭文铸造看我国活字印刷的发展渊源[J];江汉考古;2000年01期

2 张家成;;青铜器铭文:华夏文明的不朽“存盘”[J];秘书工作;2007年05期

3 孙启康;从青铜器铭文铸模看我国活字印刷的发展渊源[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孙启康;从青铜器铭文铸造看我国活字印刷的发展渊源[J];广东印刷;2000年01期

5 王卉;东汉青铜器铭文与书法[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吴镇烽;;近年所见所拓两周秦汉青铜器铭文[J];文博;2006年03期

7 夏长先;;寿县出土的另几件青铜器铭文[J];书法赏评;2007年03期

8 王刚;;青铜器铭文记载的西周审计历史[J];中国审计;2008年03期

9 连劭名;;两件商代青铜器铭文新证[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06期

10 杨远;;浅谈青铜器铭文的装饰功能[J];四川文物;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应祺;;战国中山国“成帛”刀币考[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永林;陕西眉县青铜器铭文解读初有成果[N];光明日报;2003年

2 [美] 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 芝加哥大学;勿误读青铜器铭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王长丰;商周金文的书法特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一个人完成的大工程[N];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李洪强;西周金文的书体风格[N];中国商报;2003年

6 水申;大型古文字工具书计算机处理的成功探索[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杨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细密考订 嘉惠学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记者 陈恒才 通讯员 蔡晓霞;中山国寿首推保险“身份证”[N];中山日报;2009年

9 ;中山国寿获“综合优秀奖”[N];中国保险报;2004年

10 周少波;中山国寿:培训是最大的福利[N];中国保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刚q;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闵胜俊;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何艳杰;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晓;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书写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2 高崇文;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风格与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程娅航;山东东部与东南部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铭文汇考[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4 申青云;河南出土战国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徐世权;出土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中的国名考察[D];吉林大学;2009年

6 高玉平;2003年眉县杨家村出土窖藏青铜器铭文考述[D];安徽大学;2007年

7 董文强;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成伟;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杨超;西周青铜器铭文章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10 王伟;眉县新出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5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