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清人视野中的嵩山汉三阙

发布时间:2018-08-05 12:14
【摘要】:嵩山汉三阙是位于中岳嵩山脚下的三处东汉石刻建筑,其表面刻有诸多画像及篆隶铭文,无论画像还是铭文都是稀有的汉代艺术遗珍,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明末清初,随着访碑活动的兴起与乾嘉学派的昌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嵩山汉三阙,他们的眼光由史学、小学到书学对三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学习。
[Abstract]:Han San que of Songshan i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Zhongyue Songshan. It has many portraits and inscriptio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Both the portraits and inscriptions are rare artistic relics of the Han Dynasty, which have extremely high academic valu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ith the rise of visiting tablets and the prosperity of Qianjia School, more and more scholars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hree que of Song Shan and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善耕;商都郑州传承大商文化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刘冠辰;;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J];才智;2012年17期

3 徐长青;;少林寺与禅文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杨建敏;;黄帝·鬼方与大隗[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徐永利;李靖;;从北魏皇室佛教活动看嵩岳寺塔的形制准备[J];华中建筑;2007年11期

6 曹刚华;;明代佛教方志与明代诏敕研究[J];明史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7 王胜军;;嵩阳书院与清初洛学复兴[J];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8 朱军;;从谢良佐到张九成:洛学心本体的建构[J];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02期

9 王t@;;《中兴瑞应图》创作情境的考察[J];美术研究;2013年02期

10 陈培礼;;中国书院教育实录:《嵩阳书院志》的文献价值[J];兰台世界;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永利;;塔中之塔——嵩岳寺塔形制探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郑慧霞;卢仝研究(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祥云;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林伟文;台湾鸾堂宗教医疗文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姚翔萍;武则天时期洛阳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冯军;济渎庙碑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耀辉;山水城市格局的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娜;中唐诗人鲍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元堂;中皇山北齐佛教刻经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高晓莎;李阳冰事略与书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8 何延歌;清初学者李来章理想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李华梅;少林诗韵[D];郑州大学;2012年

10 王t@;《中兴瑞应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函廷;;中国服装史大众传播之我见[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8期

2 程乃莲;汉代画像砖石欣赏[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唐一祁;;线刻的魅力——汉代画像石艺术的产生和嬗变[J];艺术探索;2005年04期

4 庄会秀;;汉拥彗画像艺术特征试论[J];当代艺术;2009年01期

5 李中雪;南阳汉画像石中虎的形象艺术阐释[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杨国新;赵艳婷;;论汉画像石艺术的装饰性[J];装饰;2007年03期

7 薛元明;我对沃兴华的四点质疑[J];青少年书法;2005年02期

8 张春宇;刘振永;;浅析魏晋时期画像石《皋陶治狱图》的艺术特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赵新平;张珂;张中恒;;塑造具有画像石风格的角色动画制作——以《二桃杀三士》为例[J];装饰;2011年09期

10 范万武;;谈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魅力[J];名作欣赏;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国新;;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式浅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江;;试析汉画图像的形态特色[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曾繁模;彭冰;;汉画艺术生产劳作类题材特色与审美意趣——以中西部地区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万惠玲;;探析邳州民俗剪纸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国平;;樟树版画发展壮大的历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杨修红;史胜翠;;汉代民间艺术赞助问题思考——以鲁西南汉画艺术为例[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青生;刘平;张欣;张彬彬;;线描问题——以汉画线描技术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倍雷;;图像、文献与史境:中国美术史学方法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剑庐;史学利先生绘画艺术小释[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徐小轩;画像石:汉代一绝[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欣信;煌煌汉风深沉雄大[N];美术报;2005年

4 廖昕;单纯疏朗 生动古拙[N];美术报;2006年

5 ;南阳汉画馆[N];河南日报;2004年

6 王长丰;商周金文的书法特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赵启斌;绵延不绝的历史画卷[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宋新江;空纳万境[N];美术报;2007年

9 龙行天下;中国古代建筑石雕文化[N];韶关日报;2006年

10 杨绪敏;徐州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缪哲;汉代艺术中外来母题举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3 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4 黄良莹;北朝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7 李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纺织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岳红记;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赫阳;汉代“黄帝暨日月神”画像艺术构成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2 萧潇;武氏祠画像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赵莹;“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贾琼;图像中“侠”的衍变[D];汕头大学;2011年

5 常艳;汉代画像石中铺首衔环图像的形成与演变[D];汕头大学;2007年

6 黄媛;由汉画看两汉神仙观念的转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丽君;秦汉篆体文字装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丽娟;试论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艺术形象[D];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

9 李佳;一脉相承[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10 尉彬;皮影艺术中的造型语言[D];天津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165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65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