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书法的帖学意趣
[Abstract]:The aesthetic trend of calligraph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urned to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calligraphy after ente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are two forms of calligraphy aesthetics: one is that the tablet and the placar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form the pattern of "I have you" and "I have you". It is difficult to say that someone's calligraphy is pure placard or pure tablet study. Of cours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tablet main post or post the main supplementary situation. As far a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concerned, although there is also a group of posts represented by Shen Yinmo, the mainstream of calligraphy is probably dominated by the tablet study represented by Yu Youren and supplemented by a school of placards. Zhang Daqian's calligraphy works belong to the latter. Two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从张大千的书法实践看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审美观嬗变”(ZDQ2012-08)成果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自明;;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王兴国;;书宗南北 画成大千——张大千画款书法简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沈曾植书法评述[J];东方艺术;2009年08期
2 张洪峰;;论晚清大篆书法兴起之原因[J];大舞台;2011年01期
3 叶纯杰;;浅谈书法的“自然”[J];大舞台;2012年01期
4 段惠子;;梁山献《评书帖》执笔论[J];东岳论丛;2011年09期
5 卢勐;;浅谈书法形式符号的“陌生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谢建华;;论晚明文化转型时期的书法变革[J];东南文化;2012年04期
7 陈高明;董雅;;善画者善园 善园者善画 论张大千的造园思想和造园艺术[J];风景园林;2014年01期
8 王同顺,李红;试论镇江书法碑刻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钟一鸣;;傅山的艺术思想与“四宁四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胡长春;;理学家的书法观——论朱熹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永忠;草书流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玉兰;宋代法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建;晚清贴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薛龙春;张怀t厥檠е骺悸踇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8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国强;从王世贞《_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范宇波;从祝允明、文徵明在明代的书名沉浮看艺术批评中文化权力的介入[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吴坤培;陈奕禧书法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桑秀娟;清初隐士书法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金根;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金丹;阮元书学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8 崔树强;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其背景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炜;徐渭书法风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新宇;阮元与金石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自明;;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翘;张大千图话(八)[J];荣宝斋;2003年05期
2 张镛;张大千弃房买名画[J];书画艺术;2003年03期
3 刘振宇;;四川新发现的张大千日记[J];收藏家;2003年08期
4 刘振宇;新发现的张大千轶诗[J];文物世界;2004年01期
5 汪毅;为张大千先生画像[J];文史杂志;2004年04期
6 笑天;张大千画坛轶闻[J];文史天地;2004年04期
7 李永翘;张大千图话(十一)[J];荣宝斋;2004年04期
8 李永翘;张大千图话(十二)[J];荣宝斋;2004年06期
9 叶子;乱山斜抱一川明——张大千《山水人物四屏》赏鉴[J];艺术市场;2004年03期
10 张大千;张大千精品欣赏[J];收藏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萧平;;凤先生是不能忘却的[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娜;张大千能否续写拍场抗跌传奇[N];华夏时报;2008年
2 熊锋;张大千何时首游峨眉山[N];乐山日报;2009年
3 朱晶;张大千后半生的精彩解读[N];文艺报;2011年
4 记者 李旭 谭江琦;川台张大千纪念馆将联展大千画作[N];四川日报;2011年
5 马明宸;张大千的敦煌恩怨[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王中秀;张大千的悲哀——张氏履历笺证(续)[N];东方早报;2013年
7 赵燮 金池;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魏学峰;关于张大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李炻;张大千的书法承传[N];国际金融报;2000年
10 曲冠杰;张大千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希;论张大千泼彩山水画凤格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俊;张大千人物画稿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蒲海红;张大千泼彩泼墨山水画视觉图式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晶;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色彩的启示与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阳;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瑞;浅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的抽象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亓晓庆;张大千绘画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琛;以《大风堂名迹》为例试论张大千的鉴藏[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9 杨慧;大千多变 独创新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军;色彩缤纷 水墨淋漓[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7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6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