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爨体”书法近现代接受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4 12:30
【摘要】:"爨体"书法自清中晚期,逐步被阮元、包世臣所重视;到康有为,《爨龙颜碑》被视为正书第一、神品第一,爨体书法在理论上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创作实践上,康有为巧妙地将爨体书法与其他碑体进行融合,沈曾植则直接将爨体书法的隶书笔意与结体融入其行草书中,以潘天寿和陆维钊为代表的学院派中,书家创作多元化,爨体书法是其重要的取法资源。
[Abstract]: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Cuanti" calligraph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uan Yuan and Bao Shichen. By Kang Youwei, "Cuan Longyan Stele" was regarded as the first of the original calligraphy, the first of the divine products, and the first of the Cuan calligraphy. In creative practice, Kang Youwei skillfully merges Cuan calligraphy with other tablets, while Shen Zengzhi directly integrates the Li calligraphy meaning and the knot style of Cuan calligraphy into his cursive writing, represented by Pan Tianshou and Lu Weizhao. Calligrapher creation is diversified, Cuan calligraph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its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金萍;;对“接受史研究”应在宽容中接受——与袁晓薇博士商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宫白云;;接受史[J];延安文学;2014年02期

3 宫白云;;接受史(七首)[J];诗歌月刊;2014年03期

4 黄斌;;对电影的个人接受史[J];长江文艺;2006年11期

5 曾军;接受的复调——关于巴赫金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J];云梦学刊;2003年01期

6 黄明;有自己作为的“接受史”——《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在接受史研究上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郭自虎;;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8 文美;;《文学美学与接受史研究》出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陈文忠;;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文忠;;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文忠;接受史:文学史研究的新领域新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史明武同志辞去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请求的决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3 本报记者 孙妙凝;从接受史角度研究李清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陶喻之;“张骞泛槎”典故唐代接受史[N];东方早报;2014年

5 张丰君;在运动状态下透视文学史[N];光明日报;2002年

6 陈瑜;《接受的复调》——接受史研究的重要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张颖;从读者角度考察文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8 王晓平;《西游记》的接受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捷;《山海经》接受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接受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彬;《怀旧》接受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郭晓明;司马相如接受史——汉魏晋南北朝时期[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莹;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伟;李清照接受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董继兵;阮籍诗歌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凤侠;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清华大学;2006年

8 苏俊yN;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张元婷;从历代诗话中探寻鲍照诗歌的接受史[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8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18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