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碑学”“帖学”在当代的延伸
[Abstract]:"tablet study" and "calligraphy" are two very important calligraphy concepts that appear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up to now, our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m are still not clear enough.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xtension of "tablet study" and "post stud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法展厅——全国帖学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选[J];书法;2012年08期
2 庄桂森;清初帖学派书法略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文秋;;康有为的帖学观[J];艺术百家;2006年06期
4 张旭光;;“新帖学”的时代价值[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5 杨建军;;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帖学复兴[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陈振濂;;“新帖学”的学术来源与实践倡导诸问题——“新帖学”论纲之三[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7 阴胜国;;论清代中期的正统审美思想与帖学书法之关系[J];书法赏评;2010年05期
8 王好君;;论当代帖学创作[J];美与时代(中);2011年02期
9 陈振濂;;对古典“帖学”史形态的反思与“新帖学”概念的提出[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10 曹建;;康有为“帖学大坏”论及其影响[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其凤;帖学的守望者[N];美术报;2006年
2 杨光文;对当前书法“新帖学”热的一点看法[N];光明日报;2008年
3 沈白;惶恐于传统之中[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姜寿田;碑帖并重 刚柔并济[N];光明日报;2013年
5 董水荣;书法的审美与感觉[N];美术报;2014年
6 ;思深意远的反思[N];美术报;2008年
7 杨近白;略说刘洪镇的碑帖观[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陈纬 书法家、浙江美术馆副研究员;上善若水[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9 田丕鸿;南粤帖学名家[N];中国商报;2003年
10 黄`,
本文编号:222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22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