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纪念碑性、叙事性和新印风——上海主题篆刻创作的嬗变与特征

发布时间:2018-11-25 19:24
【摘要】:上海主题篆刻呈现纪念碑性、叙事性和新印风三种显著特征。纪念碑性贯穿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整个主题创作历程,表现主流话语,发挥宣教功用。叙事性主题篆刻以多件篆刻讲述一组事件,表达个人命运或家国情怀,抒发思想感情。主题创作催化或助成新颖篆刻风格的显形,是一种有利于推动篆刻艺术发展的创作组织形式。
[Abstract]:Shanghai theme seal cutting presents three remarkable features: monumental, narrative and new printing style. Monument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me creation since 1949, expressing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and giving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reaching. Narrative theme seal cutting tells a group of events with multiple seal cutting to express personal fate or family feelings and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eme creation catalyzes or helps to develop novel seal cutting style, which is a kind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al cutting ar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2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3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4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6 杨抱林;;方寸艺术上的美学——李华年教授篆刻艺术作品欣赏[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7 石以品;;中国篆刻艺术与古文字[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8 ;篆刻艺术欣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J];中华民居;2009年07期

9 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滋芜;;滋芜篆刻艺术作品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亚 本报记者 冯俊锋;篆刻艺术能否走出低谷[N];四川日报;2001年

2 记者 张立行;篆刻:由冷转热[N];文汇报;2000年

3 陈复尘 刘春华;骆們們:乐山乐水·亦仁亦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潘国霖;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人民大学举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郭青剑邋实习记者 张亚萌;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在京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叶一苇;小小方寸 万顷境界[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蔡树农;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N];美术报;2006年

8 蔡树农;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N];美术报;2006年

9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N];美术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朱同;谈“当代篆刻艺术大展”[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赖起凤;论篆刻艺术的书法基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鹏;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石军海;篆刻中的笔意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韩学宁;篆刻艺术在当下日常运用中的几个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可;篆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曲学朋;邓尔雅篆刻艺术的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57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357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