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由“质”渐“文”——谈书法的审美沿革

发布时间:2018-11-27 20:42
【摘要】:正中国书法自象形文字始,至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若论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之优劣,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审美标准,概括而论,是顺着一条由"质"渐"文"的发展方向沿革着,在中国书法史上,这两种东西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着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导向,也影响了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创作过程。一、"质"的审美趣味《说文》曰"以物相赘"就是"质"。它蕴涵一种内在价值的意味,表示了"物"的贵贱。"质"还可以解释为"实质""本质""特质""素质"等等含义。"质"的概念进入审美范畴是从"素""朴""真""善"开始的。"素"本义是本色生丝,引申为纯洁净丽之义。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即指天然未琢之美。所以庄子也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具体落实到书法上,可以做如下认识:
[Abstract]:Chinese calligraphy has undergon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ang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hieroglyphics. If we talk about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each historical period, there are certain aesthetic standards in each era.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se two kinds of things have alway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people's aesthetic guidance to calligraphy, and also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ith a long history. First, the aesthetic taste of "quality" is called "quality". It implies the meaning of an intrinsic value and represents the nobleness of the thing. " "quality"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as "substance", "essence", "trait", "quality" and so on. " The concept of "quality" has entered the aesthetic category from "element", "simplicity", "truth" and "good". The original meaning is raw silk of original color, extending to pure and beautiful meaning. The so-called "beautiful smile, beautiful looking forward, as beautiful" refers to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unchiseled. Therefore, Chuang Tzu also believed that "simplicity and the world can not compete with the beauty." When it comes to calligraphy, we can do the following: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篆刻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AZH158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江霞;张海军;;论自然的内在价值[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杨正馨;不应否定人的内在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1期

3 王松岩;;“自然内在价值”的概念辨析[J];魅力中国;2009年35期

4 杨燕;;自然的内在价值及其现实意义[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成;;彼得·辛格内在价值思想及其批判[J];新学术;2008年05期

6 徐英瑾;司格特·戴维森;;对万物之内在价值的一个哲学辩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龙雪一;尹小平;;影响人的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转化原因探析[J];湖湘论坛;1991年03期

8 A.J.巴姆,李存山;论四种内在价值[J];哲学译丛;1996年Z1期

9 王艳;赵冰;;“主体”、“目的”无法证成自然内在价值[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世宏;;自然内在价值新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樊宏;林健;;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樊宏;林健;;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春;;SARS引发的生态价值关注[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岳飞;耿艳艳;;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节选)[A];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C];2007年

5 李挚萍;;环境法基本法中“环境”定义的考究[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孟宪俊;赵安启;;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储朝晖;;徐特立研究形而上的思考[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希望 公司内在价值不断提升[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光大保德信;把握市场内在价值[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宋国良 孙帅;剑指投机行为 利于提高蓝筹股内在价值[N];证券日报;2013年

4 江苏天鼎 秦洪;南京高科 “新镜子”反映投资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金盛人寿投资部 郭晋鲁;如何判断基金的内在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覃维桓 《中国黄金报》首席研究员;黄金还是货币吗?[N];中国黄金报;2013年

7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胡立峰;股市主流价值应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与分红[N];经济日报;2011年

8 民族证券 刘佳章;以“金”为鉴A股市场已明显价值低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中证资讯 徐辉 记者 吴育平;内在价值拒绝折腰海外[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王慧娟;内在价值仍是影响股价最核心因素[N];上海证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范慧慧;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与价值评估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利敏;论自然的内在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灵;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及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陈娜;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徐虹霓;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胡倩倩;基于内在价值理念的股票投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宇;基于内在价值账户IVA的社会发展观访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检华;高科技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D];湖南大学;2007年

8 周军;上证50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市值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罗玲;股票最高和最低内在价值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峰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内在价值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1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361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