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中国当代书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19-03-01 18:00
【摘要】: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表征。汉字奠定了中国书法的民族性根基,决定了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的区别。书法是汉"文字"的书写艺术,是人们对以"文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的称谓,是将汉"文字"符号按照一定的法度表现出来,抒发作者情感的艺术。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书法的主要载体,以书写文字为主的书法自然担负着记录思想、交流信息、传承文明的功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书法不断嬗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交汇交融,寻找与互联网、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应该向世界展示汉字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国书法逐渐为世界所接受,成为人类共享的审美实践与经验。在当前,推进中国书法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构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准则,规范中国书法市场的基本道德,推进中国书法的自觉发展,以使书法艺术在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到当代,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书法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新的问题和困惑,本文结合书法的基本特征,探讨了中国书法的本体性和延伸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精英性与大众性、法度性与自由性等四方面问题。
[Abstract]: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an art, bu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haracters establish the nation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western art. Calligraphy is the writing ar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ppellation of the writing art with the character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and 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author's feelings by expressing the symbol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a certain degree of law. Writing is the symbol system used by human beings to record language, it is the symbol of civilized society,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and the main carrier of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writing characters, naturally undertakes to record ideas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The function of inheriting civiliza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evolved constantly, forming its own unique artistic charm.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one hand, Chinese calligraphy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blend with the world culture, seek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net and high-tech mean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show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culture to the world. Promote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gradually accepted by the world, become the aesthet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shared by mankind. At present, to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standardize the basic morality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nsci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so as to enable the art of calligraphy to inherit Chinese civilization. We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building a cultural power.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alligraphy has encountered new problems and puzzles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lligra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tiality and extensio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litism and populari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normality and freedom.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兴成;;中国书法的现代转型与文化价值反思[J];文艺研究;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薇;;韩愈对李杜的推尊与王维诗歌地位的转折——兼论李杜独尊的诗学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申东城;;愁极本凭诗遣兴 诗成吟咏转凄凉——谈杜甫的“遣”字诗[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颖;;真景物与真感情——辛弃疾田园词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f3;李娟;;中国传统书法的生命美学意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刘胜角;;关于“今楷”的考问——兼评旭宇诸先生的《今楷论纲》(上)[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6 胡祖信;论审美想象的特征及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韩勇建;;论逆向思维与诗歌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刘涛;;从蒋捷《虞美人》(听雨)看人生三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邓宇晴;;从“潘岳现象”看“文如其人”的文化期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郑继猛;;姚铉与《唐文粹》[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房日晰;房向莉;;苏轼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储庆;论顾贞观词的前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10年

5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慧;明清小说“时间倒错”问题试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宝会;《战国策》“拟托文”文学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鸿增;;文化自觉与当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J];国画家;2010年02期

2 初枢昊;;美术中的全球化与本地特色——“中德当代艺术论坛2006暨交流展”综述[J];世界美术;2006年04期

3 张荣庆;;乱弹——关于时下书坛创作及其他[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12期

4 邱春林;;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的文化矛盾[J];文艺研究;2006年12期

5 徐虹;选择、被选择与谁选择──“全球化”语境中的上海双年展[J];美术研究;2001年03期

6 孙海燕;设计资源的网络化——设计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04期

7 朱以撒;;对当代书法创作文化形态的沉思[J];文艺研究;1996年04期

8 赵建玉;妙在有意无意之间——从王羲之《兰亭叙》的创作成因管窥书法创作时的心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潘良桢;;书法创作与书法史谈[J];书法之友;1997年06期

10 叶韶霖;;一幅作品的创作后记[J];美术大观;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卫;;从中国画意象形态演变看当代中国画发展态势[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陈联合;;联墨双修与文化自觉[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江北战;;新闻记者与纪实摄影[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已出版的一些漫画研究重要文献名录[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7 陶明君;;江苏中国画创作现状与审美型态[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胡君;;多元时代的多元标准——中国画评论标准之我见[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许必华;;论纪实[A];新阶段新路子——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金春郊;;高校书法教学应侧重实用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凡恺邋宋福棘;第四届中国(天津)书法节落幕[N];天津日报;2008年

2 范迪安;集当代中国书坛之精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菡萏;浙江省书法创作作品观摩展在杭州富阳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澄怀轩主;书乾坤阴阳 传厚德载物[N];文艺报;2005年

5 金禾 一超;新时期书法发展需要提高本体水平[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徐本一;动以遒劲 静以冲融[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王靖;研磨毕生的追求[N];中国艺术报;2010年

8 蒋金锵;说“结构”[N];人民日报;2010年

9 王立东 张金书;“书法之乡”的文化坚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张坤山;书法创作的底蕴——书外功[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5 马菁汝;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张志兵;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磊;服饰与文化变迁[D];武汉大学;2005年

4 宋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现代呈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刘军;论日本“物派”艺术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王玉;论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D];苏州大学;2008年

7 孙宝江;《多余的关怀:对新时期绘画现状的反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胡林辉;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D];苏州大学;2008年

9 徐朝新;斗方书法创作谈[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2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432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