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西泠八家的篆刻艺术成因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22 13:02
【摘要】:正在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水天相映的西湖一隅,有一处名为"西泠"的所在。这里山水华滋、古渡画桥、繁花烟柳,历来是文人吟咏流连之地。逐渐地"西泠"也成为西湖、杭州的别称之一。在清代乾隆年间,杭州城里有一个名为丁敬的布衣,因为博学善思,积淀深厚,精于篆刻,勇于探索,他突破原有的陈式藩篱,开创了一个新的篆刻流派,成为了享誉印坛的浙派领袖。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又陆续涌现出七位代表浙派篆刻的名家:蒋仁、黄易、奚冈、陈
[Abstract]:In the cloud mountain on three sides, there is a corner of the West Lake reflected in the blue water and the water sky, and there is a place called Xiling. Here landscape Huazi, Gudu painting bridge, flowers and willows, has always been the place where literati chanted. Gradually, Xil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nicknames of West Lake and Hangzhou.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cloth and clothing called Ding Jing in Hangzhou. Because he was knowledgeable, profound, proficient in seal cutting and brave in exploration, he broke through the original Chen barrier and created a new school of seal cutting. He became the leader of Zhejiang School in the world of printing. In the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n, seven famous artists representing Zhejiang seal cutting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Jiang Ren, Huang Yi, Xi Gang and Chen.
【作者单位】: 西泠印社图书馆;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西林;西泠拍卖 拍前预览[J];收藏家;2005年11期

2 胡西林;焦璐颖;;西泠印社2006春拍汇珍 走在大路上的西泠拍卖[J];艺术与投资;2006年07期

3 孙冰;;“江南第一槌”西泠晋京[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46期

4 王青云;;二○一三年西泠秋拍概述[J];荣宝斋;2014年02期

5 邓达;;二0一三年西泠春拍稳健收官[J];荣宝斋;2013年08期

6 ;在呁天上看“西泠拍屻”[J];大视野;2006年06期

7 ;百年西泠·中国印[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Z1期

8 刘新惠;一个北京人的“西泠”情愫[J];艺术市场;2004年01期

9 ;西泠书画秋拍成功托市 企业洗牌不可避免[J];中国拍卖;2006年02期

10 十翼;百年西泠追踪[J];青少年书法;2003年2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琳;西泠拍卖五周年秋拍6.12亿创历史纪录[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翁醉;百年西泠“烙印”十年新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胡俊超;“西泠”商标将被拍卖[N];经理日报;2006年

4 记者 崔艳;西泠春拍再创新绩[N];美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邱家和;西泠春拍再创新业绩[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西林;10.34亿元 西泠收官2011年秋拍[N];中国商报;2012年

7 本报通讯员 朱海洋 本报记者 严红枫;西泠春拍热力十足[N];光明日报;2013年

8 记者 邱家和;西泠春拍高举文人情怀大旗[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苏唯谦;“百年西泠·中国印”海选活动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蔡树农;西泠五老[N];美术报;2007年



本文编号:248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48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