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书法品评范畴“枯”的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20-05-28 05:40
【摘要】:“枯”是书法品评范畴中的重要范畴,内涵丰富,它被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并且首先应用于文论的阐发,“偏枯”、“浓枯”、“枯淡”等命题的提出与阐释,丰富和延伸了“枯”的审美内容。苏轼的“枯淡”说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枯”的精神品质。随后“枯”又引入到艺术领域,它一方面包含“枯笔”、“枯燥”等关于创作方式的创作论内容。另一方面在从品评自然形态向品评人的神态和心境发展,主要可分为“枯劲”、“枯淡”和“枯润”。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概念分析法,尽可能从梳理古代书论出发,探究“枯”的形成、演进、嬗变过程,结合概念阐发、文献资料和作品三者互证。借助思想史、文字训诂和文论的相关材料,首先阐发“枯”的生成及丰富内涵,再具体依托中国古代书论,探究“枯”在书论领域的转化和衍生过程,并结合具体书家及作品风格来深入阐释“枯”的表现形态,对书法美学中“枯”的内涵尽可能作全面揭示。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言引出问题并对研究”枯“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且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对“枯”这一范畴从字源本义、文论当中的意义以及在书论当中的转变和演化进行梳理和阐述。第二章则就“枯”这一范畴所衍生的次一级范畴“枯劲”、“枯淡”和“枯润”,借助人生经历和作品分析,分别选取了颜真卿、徐渭、晚明四子、傅山、董其昌、弘一法师、八大山人、髡残等书法家进行实例论证。第三章则从技法角度探讨“枯”在审美意象上的笔墨成因。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论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樊波;;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J];艺术百家;2012年02期

2 樊波;;中国书画笔墨概念的提出和确立[J];艺术百家;2011年06期

3 高云鹏;;苏轼的“枯淡”论研究——兼论“东坡和陶诗”的文化史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徐凤玲,王爱玲;论苏轼的“枯淡”说[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王屯;;陶诗“恨枯槁”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李华;陶诗“枯槁”说辨疑[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本文编号:2684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684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