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碑刻篆隶杂糅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4:58
【摘要】:秦汉时期作为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早已彪炳史册,碑是在承接前代的刻石传统继而发展成熟,随着两汉时期的石刻文字大量出现,所以在传统的金石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遗存至今的西汉刻石有二十余种,东汉刻石数量较多,而且分布广泛。篆书、隶书这两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篆隶之意蕴在两汉为人所津津乐道。名节孝道、崇尚儒学因为统治者的倡导,使得私学授受经学在汉代变得更加兴盛,地主士大夫、外戚和宦官等各个团体之间的斗争到中后期日趋尖锐,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崇尚厚葬的风气在社会上广为盛行,汉代碑刻是古人了解汉朝书法主要依据。在汉代这一书体演变的重要时期,从篆隶杂糅这一类型的书法艺术中可以看出字体在相互影响中蜕变、整合、发展的过程,其中许多书法原始美学因子是当代书法人需要关注和应该吸收借鉴的。由于这种书体所处的历史地位,通过研究它的结构特点和书体特点,对于研究和探讨古今文字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总结文字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图文】:
为西汉隶书之佳品。逡逑(一)《五凤二年刻石》逡逑《五凤二年刻石》(如图2-1),又名《鲁孝王刻石》、《泮池刻石》,刻于西汉宣帝五逡逑凤二年,1191年开州刺史在监修孔庙时,于鲁灵光殿遗址西南三十步太子钓鱼池得到此逡逑王靖宪《东汉碑刻隶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逡逑-13-逡逑
一,因此己没有“过渡”这一说法。前期逡逑的是因为时代局限并且陷于正统的“篆逡逑,吸收了隶书某些优点夹入篆书之中,逡逑同于袁安、袁敞的汉篆,又相异于汉隶逡逑有受篆书竖长结体的限制,字形长与扁逡逑通篇碑刻收放自如,无拘无束,相融一逡逑”、“德”、“礼”、“斗”、“册”等,但其逡逑有的在原有篆书的基础上增加笔画,有逡逑书结构规范书写的“令”、“史”、“公”逡逑糅一行。逡逑点,起笔的方截之态,更显古拙生辣,逡逑画形态,加之不同程度的提按顿挫以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92.1
【图文】:
为西汉隶书之佳品。逡逑(一)《五凤二年刻石》逡逑《五凤二年刻石》(如图2-1),又名《鲁孝王刻石》、《泮池刻石》,刻于西汉宣帝五逡逑凤二年,1191年开州刺史在监修孔庙时,于鲁灵光殿遗址西南三十步太子钓鱼池得到此逡逑王靖宪《东汉碑刻隶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逡逑-13-逡逑
一,因此己没有“过渡”这一说法。前期逡逑的是因为时代局限并且陷于正统的“篆逡逑,吸收了隶书某些优点夹入篆书之中,逡逑同于袁安、袁敞的汉篆,又相异于汉隶逡逑有受篆书竖长结体的限制,字形长与扁逡逑通篇碑刻收放自如,无拘无束,相融一逡逑”、“德”、“礼”、“斗”、“册”等,但其逡逑有的在原有篆书的基础上增加笔画,有逡逑书结构规范书写的“令”、“史”、“公”逡逑糅一行。逡逑点,起笔的方截之态,更显古拙生辣,逡逑画形态,加之不同程度的提按顿挫以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甲男;亚亚;;风云雷雨大比拼[J];课堂内外(小学低年级);2017年05期
2 陈庆;;篆隶对联:[J];广东商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张红军;;尚古观念下的篆隶为源观[J];荣宝斋;2018年10期
4 马小川;;《篆隶万象名义》特殊编撰体例例释[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丛文俊;;我学篆隶书法的点滴体会[J];书画艺术;2006年01期
6 徐利明;“篆隶笔意”与四百年书法流变考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0年04期
7 黄`
本文编号:272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