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谈《六顺寻真》系列书刻作品创作

发布时间:2020-07-18 15:03
【摘要】:《六顺寻真》系列书刻作品创作在继承传统书法和“龙江书刻”的基础上,大胆融入其它姊妹艺术,如中国画、雕塑、三大构成、篆刻等。其中还加入了锈迹斑斑的铆钉和铁片、鹅卵石、麻布、盆栽这些材料进行装饰,使这些材料与作品协调统一,最终呈现出古朴端庄的艺术效果。全文共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作品创作来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龙江书刻”的设计理念,在其基础上不断实践摸索,汲古求变;第二,作品创作创意与延展,作品与相关姐妹艺术相融合,结合鹅卵石、麻布、盆栽、生锈铁片和铆钉等材料,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把木头从平面变为立体,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多维,全方位的展示书刻艺术的魅力;第三,作品创作感悟。在书刻创作中既要大胆融合其它艺术门类,又要懂得在结合时如何去取舍,而且还要注意保持整体的协调性。通过这次创作,对个人未来书刻创作方向更加清楚。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92
【图文】:

中华,作品


以其“大、朴、拙、野、率”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当代书刻艺术中脱颖而出,为当代中国书刻艺术的一面旗帜。“龙江书刻”凝聚了龙江人的智慧结晶,粗犷豪放的性格决定了其作品大胆接、大气磅礴的视觉冲击力。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融入雕、国画、色彩、构成、装置等艺术语言,流露出一种端庄和谐之美。每一幅作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结合的产物,既超越了作品本身,又超越自我,达到作品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相统一。“龙江书刻”系列作品具有端庄和谐之美,对中国乃至国际书刻具有重要影响,拓展了中国当代书刻艺术。“龙江书刻”始终以书法为核心,注重文字的书写性和趣味性,通过大刀阔体现或硬朗、或流动、或厚重、或朴拙的书法线条美感,以及线条的节奏感和体感;文字结构在遵循书法法度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追求大疏大密的艺术果;在造型上融入装置艺术,使书刻艺术变得更加多维立体,具有西周青铜器端庄之美;作品颜色体现本土特色又不失古朴。如图所示 2-1 中李文宝教授的《寻中华》书刻作品,色彩洗练古朴,造型端庄,作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龙书刻”端庄和谐的美学特征对笔者创作《六顺寻真》书刻作品具有重要影响。

谈《六顺寻真》系列书刻作品创作


设计构图

肌理,刀刃,文字书写,神采


刀虽未到,却能在神采中得到而意已具。”在书刻中以刀代笔,力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文字线条更加斧砍之后,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充分体现,必须坚持先书而后刻,凿刻之前先在宣可以保留文字书写时的原貌,凿刻出来的通过复写纸拷贝到木头上,然后再根据笔原书写,为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勇军;;疾风知劲草(书刻)[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2 张启龙;;无间临池之志(书刻)[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3 侯晓宇;;长相宜(书刻)[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4 曾坚;;关于龙江书刻进大学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6年12期

5 陈华;;当代书刻艺术表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6 ;独树一帜的“龙江书刻”[J];文艺评论;2017年04期

7 陈国成;;“龙江书刻”刊刻语词研究[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李智英;;“龙江书刻”的艺术语言[J];书法赏评;2018年03期

9 徐健;;现代书刻艺术表现力的拓展——拓片[J];书法赏评;2017年02期

10 ;竞书刻竞[J];书法世界;2003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亚娟 本报记者 陆少平;龙江书刻 如何走得更远[N];黑龙江日报;2019年

2 刘波;黑龙江书刻艺术展亮相上海[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陈秀卿;鹭岛书刻 朴实古雅[N];中国艺术报;2002年

4 杨家伟;汉代书刻的文化透视[N];美术报;2008年

5 王志安;书刻·传统·现代[N];光明日报;2004年

6 王小辰;当代名家系列·柴力:书刻同修[N];中国书法报;2017年

7 记者 李建顺;我市书刻造型艺术走进大上海[N];牡丹江日报;2010年

8 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系 李文宝;彰显主体 取精用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宜仁;辟一代书刻雄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对话人 张戈 李世俊;锲e嶾 妐·对话张戈先生[N];中国书法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子才;谈《六顺寻真》系列书刻作品创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戚辉;“龙江书刻”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3 乔尚;当代书刻艺术刍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俊鑫;中国现代刻字艺术展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5 贾梦强;书刻艺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6 侯平;北齐造像记书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1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61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