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光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0:20
本文关键词:吴荣光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吴荣光(1773—1843)广东南海人,字伯荣,号荷屋,自称石云山人,清嘉、道年间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吴荣光书法和书论在当时较有影响,他的书法收藏及相关研究享名一时,然当代对其书法之专题研究付诸阙如。本文是关于其书法的专题研究。 本文分为三章来阐述:第一章分别探求吴荣光与北京书法圈、广东书法圈、湖湘文化圈、福建文化圈的交游,探寻他书法创作及书法观念的渊源及学术基础。第二章阐释了吴荣光的书法观念,包括“肖似古人、反对书禅”的临摹观,“自运善变、无意求工”的创作观,“推崇帖学、虚和朗润”的审美观,“考据为上,兼以品韵”的鉴定观,重视书外功等观念。第三章主要质疑部分学者所谓的吴荣光以“北碑入行草”之说,并对吴荣光的存世书法作品进行分类解析,提出吴荣光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的论断。 鉴于吴荣光在当时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观照嘉道年间朴学与传统理学的摩擦,同时也可管窥当时士人的生存状态。吴荣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精深的理解,其书法观念也处处蕴含辨证统一的哲学道理。吴荣光对帖学的推崇可进一步证明晚清并不是碑学一统天下,而帖学始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嘉道时期也并不是由帖至碑的转变时期,而是由帖至碑、帖共存的动态转变时期。如果不再以碑学史观来看待晚清书法,吴荣光在书法史上或许有更高的地位。
【关键词】:吴荣光 书法 交游 帖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文献综述11-13
- 绪论13-17
- 第1章 吴荣光书画交游17-60
- 1.1 吴荣光与北京书法圈17-37
- 1.1.1 吴荣光与翁方纲18-25
- 1.1.2 吴荣光与北京书法圈其他书家交游25-37
- 1.2 吴荣光与广东书画圈37-52
- 1.2.1 吴荣光与叶梦龙37-41
- 1.2.2 吴荣光与潘氏家族41-45
- 1.2.3 吴荣光与广东书画圈其他书画家交游45-52
- 1.3 吴荣光与湖湘文化圈52-56
- 1.3.1 吴荣光与何绍基交游52-53
- 1.3.2 吴荣光与湖湘文化圈其他文人交游53-56
- 1.4 吴荣光与福建书画圈56-60
- 第2章 吴荣光书法观念及学术渊源60-77
- 2.1 书法临摹观——肖似古人、反对"书禅"60-65
- 2.2 书法创作观——自运善变、无意求工65-67
- 2.3 书法审美观——推崇帖学、虚和朗润67-71
- 2.4 书画鉴定观——考据为主、兼以品韵71-75
- 2.5 书外功——文学修养、翰墨因缘75-77
- 第3章 吴荣光书法创作77-88
- 3.1 对吴荣光取法北碑一说的质疑77-80
- 3.2 吴荣光书法作品80-86
- 3.2.1 篆书——以极秩序见出极变化81
- 3.2.2 行草——妙臻化境、气象万千81-85
- 3.2.3 榜书——神采雍容、气韵绝佳85
- 3.2.4 楷书——从容于规矩之中,游心于造化之表85-86
- 3.3 吴荣光书法市场86-88
- 结语88-90
- 参考文献90-92
- 附录92-97
- 致谢97-98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9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盈袖;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妍;翁方纲及其文献学成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吴荣光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