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两汉草书繁荣的成因

发布时间:2017-04-13 04:04

  本文关键词:论两汉草书繁荣的成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草书》是赵壹所著的一篇专论草书的文章,为了说明他所处时代草书之繁荣的景象,赵壹用了大量的文字论述:“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 描述虽显夸张,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赵壹所处的那个时代,草书正日趋繁荣,在全社会成为风尚。 东汉末年,在故都长安一带及其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书家,形成了书法史上的第一个书法流派,其中既有代表人物张芝,亦有许多的追随者和继承人,由此绵延传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一致的艺术追求。 书体演变在汉代最终完成,并出现了代表性书家。 从出土实物来看,西汉早期简帛上的隶书已经有了草书化的现象,到宣、元时期,木简上已见有完全草书化的字,成帝时,一些简牍上的字已经是比较纯粹的草书了。而后,在新莽与东汉初期,草书则更趋成熟。由此,草书体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当时著名的辞赋家赵壹的责难。但草书体在当时环境之下,以其书写便利和便于书者“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以至于,“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竞相效仿,并且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这一领域的草书名家,如杜度、崔瑗等人,人们“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1]。可见,在东汉前期就出现了以草书著名的草书名家,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以能草书为荣。另外,在东汉前期,出现的著名的草书书家还有刘睦、杜操、崔[缘热恕,

本文编号:302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02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