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隶书《千字文》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1:10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带动金石文字学的发展,书家群体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并针对傅山隶书《千字文》中篆体隶写显著的文字特质进行研究,傅山在此作中对篆体隶写有着极强的主观意识,这种篆体转写彰显出傅山良好的文字学基础和娴熟的转写技巧。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和形式感。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是傅山在对前人书迹广泛继承的基础上融汇变通的结果。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篆体转写并非只应用在隶书当中,书家在熟练掌握笔法规律的基础上,古文字形体和其他字体也能合理糅合在一起。这种篆体转写的的文字处理方式,促进了书家在字法上的突破,拓展了文字结构的表现空间,使得文字形体有了更大、更自由的表现空间。这种篆体转写是一种积极的继承和创造性探索,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改变创作观念有着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范围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末清初社会背景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学术生态
第二节 书家群体对文字学的理解
第三节 傅山的文字学研究
第二章 傅山隶书《千字文》及其字法探源
第一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说明
第二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字法探源
一 取法于《说文解字》小篆者
二 取法与《说文解字》古文者
三 取法《说文》籀文的有
第三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中取法与历代字书的字法形体者
第四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取法于其他的字法形体
第三章 傅山隶书《千字文》对书法创作的意义
第一节 傅山之前隶书中的文字形体转写情况
第二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文字形体转写的实践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异体字与书法的关系[J]. 郭良实. 汉字文化. 2014(01)
[2]傅山的孤独[J]. 李宪堂. 读书. 2012(06)
[3]傅山奇字与遗民情结[J]. 吴高歌. 书法. 2011 (01)
硕士论文
[1]傅山“尚奇”艺术观研究[D]. 李金波.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3361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范围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末清初社会背景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学术生态
第二节 书家群体对文字学的理解
第三节 傅山的文字学研究
第二章 傅山隶书《千字文》及其字法探源
第一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说明
第二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字法探源
一 取法于《说文解字》小篆者
二 取法与《说文解字》古文者
三 取法《说文》籀文的有
第三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中取法与历代字书的字法形体者
第四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取法于其他的字法形体
第三章 傅山隶书《千字文》对书法创作的意义
第一节 傅山之前隶书中的文字形体转写情况
第二节 傅山隶书《千字文》文字形体转写的实践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异体字与书法的关系[J]. 郭良实. 汉字文化. 2014(01)
[2]傅山的孤独[J]. 李宪堂. 读书. 2012(06)
[3]傅山奇字与遗民情结[J]. 吴高歌. 书法. 2011 (01)
硕士论文
[1]傅山“尚奇”艺术观研究[D]. 李金波.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633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