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帖的兴起与“书法经典”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5-06 08:44
在现代人的传统书学观念中,学书当学习“二王”一系的书法,即将以“二王”一系书法为代表的刻帖为范本,进行“临帖”,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了今天人们开始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但其实这种观念的形成并非自古而然。基于这样的学书传统,本文主要讨论自宋代刻帖兴起以来人们是如何建构了以“二王”一系帖学为代表的“书法经典”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刻帖兴起的意义。本文认为,刻帖的兴起导致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学书范本、学书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影响了中国近一千年书法史的发展方向。这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宋代刻帖的官方权威性,碑刻自其兴起之后就退出了中国书法史的舞台,中国书法史上的“帖学时代”就此开启。人们的学书由晋唐之广取诸法转而变为宋代以后的独尊二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习书方式的转变。刻帖的出现使学书范本变得易得,人们无论是学书还是观赏都变得轻而易举。学书范本的普及,使书法学习较唐代以前更加方便。临帖成为了人们学书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学书方式从多元走向了单一。这两种转变是宋代至清代以来中国书法史变迁的主导性因素。本文的撰写以时代为纲,以宋代为中心。分为五章,第一章提出...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术语释义
二、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及总体构想
四、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二王”一系书法的接受
第二节 作为历代习书首选范本的“帖学”
第三节 当今学书方式的演变与形成
第二章 晋唐的书学取法和学书方式
第一节 晋唐时期书学取法对象的来源
第二节 其他可资参考的书法样式
第三节 从《集王圣教序》的刊刻看唐人的书法取法
第四节 晋唐的书学传承方式之流变
小结
第三章 宋代以后的书学取法和学书方式
第一节 学书介质及取法方式的新变
第二节 从师徒授受到临帖的历史转换
第三节 碑帖复制手段的创新及其对书学取法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刻帖与“二王”一系书法经典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宋代皇室与刻帖经典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宋四家”对刻帖经典的思考
第三节 宋代文人对刻帖的多种观念
小结
第五章 帖学书家创作的利弊分析——以元代以降赵孟頫、王宠、董其昌、王铎的创作为例
第一节 赵孟頫帖学创作的两面性
第二节 王宠的临帖及其批评
第三节 董其昌的帖学实践与反思
第四节 王铎帖学实践的突破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今书法发展的潜力是碑帖融合——“碑学与当代书法审美”王镛访谈录[J]. 本刊记者. 中国书法. 2018(02)
[2]影像及其赋魅——媒介、传播与二十世纪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J]. 祝帅. 东方艺术. 2017(16)
[3]北宋的二王图像——帖学兴起与北宋的临摹观[J]. 刘鹤翔. 中国书法. 2016(22)
[4]唐宋书学的历史嬗变——以制度为视角的书法史考察[J]. 李慧斌.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从当代书法看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缺失[J]. 徐朋. 艺术科技. 2016(06)
[6]“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吗?[J]. 祝帅. 美术观察. 2016(05)
[7]书“法”何为——对话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J]. 杨简茹,祝帅. 东方艺术. 2016(08)
[8]雕版印刷与书法传播——百年中国古代刻帖及版刻书法研究综述[J]. 祝帅. 中国书法. 2016(02)
[9]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J]. 尹吉男. 书法. 2015(11)
[10]古代碑帖、刻帖与碑拓市场探析(下)[J]. 徐文平. 荣宝斋. 2015(08)
博士论文
[1]中国书法临摹研究[D]. 尚天潇.中央美术学院 2016
[2]宋代制度层面的书法史研究[D]. 李慧斌.吉林大学 2009
[3]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 方波.中国美术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唐代集王羲之行书碑刻研究[D]. 李成乾.山东大学 2017
[2]尚逸—宋代书法的重要审美趋向[D]. 张岩.中央美术学院 2008
[3]唐代翰林书待诏制度综考[D]. 王海宾.吉林大学 2008
[4]《翰林要诀》研究[D]. 宋扬.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1627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术语释义
二、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及总体构想
四、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二王”一系书法的接受
第二节 作为历代习书首选范本的“帖学”
第三节 当今学书方式的演变与形成
第二章 晋唐的书学取法和学书方式
第一节 晋唐时期书学取法对象的来源
第二节 其他可资参考的书法样式
第三节 从《集王圣教序》的刊刻看唐人的书法取法
第四节 晋唐的书学传承方式之流变
小结
第三章 宋代以后的书学取法和学书方式
第一节 学书介质及取法方式的新变
第二节 从师徒授受到临帖的历史转换
第三节 碑帖复制手段的创新及其对书学取法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刻帖与“二王”一系书法经典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宋代皇室与刻帖经典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宋四家”对刻帖经典的思考
第三节 宋代文人对刻帖的多种观念
小结
第五章 帖学书家创作的利弊分析——以元代以降赵孟頫、王宠、董其昌、王铎的创作为例
第一节 赵孟頫帖学创作的两面性
第二节 王宠的临帖及其批评
第三节 董其昌的帖学实践与反思
第四节 王铎帖学实践的突破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今书法发展的潜力是碑帖融合——“碑学与当代书法审美”王镛访谈录[J]. 本刊记者. 中国书法. 2018(02)
[2]影像及其赋魅——媒介、传播与二十世纪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J]. 祝帅. 东方艺术. 2017(16)
[3]北宋的二王图像——帖学兴起与北宋的临摹观[J]. 刘鹤翔. 中国书法. 2016(22)
[4]唐宋书学的历史嬗变——以制度为视角的书法史考察[J]. 李慧斌.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5]从当代书法看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缺失[J]. 徐朋. 艺术科技. 2016(06)
[6]“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吗?[J]. 祝帅. 美术观察. 2016(05)
[7]书“法”何为——对话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J]. 杨简茹,祝帅. 东方艺术. 2016(08)
[8]雕版印刷与书法传播——百年中国古代刻帖及版刻书法研究综述[J]. 祝帅. 中国书法. 2016(02)
[9]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J]. 尹吉男. 书法. 2015(11)
[10]古代碑帖、刻帖与碑拓市场探析(下)[J]. 徐文平. 荣宝斋. 2015(08)
博士论文
[1]中国书法临摹研究[D]. 尚天潇.中央美术学院 2016
[2]宋代制度层面的书法史研究[D]. 李慧斌.吉林大学 2009
[3]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 方波.中国美术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唐代集王羲之行书碑刻研究[D]. 李成乾.山东大学 2017
[2]尚逸—宋代书法的重要审美趋向[D]. 张岩.中央美术学院 2008
[3]唐代翰林书待诏制度综考[D]. 王海宾.吉林大学 2008
[4]《翰林要诀》研究[D]. 宋扬.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1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716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