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习魏变格探微
发布时间:2021-05-08 14:36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赵之谦前中后期的书法作品,归纳其变格书风前后的特点,剖析其书风变格成因及不同时期的书学思想;总结其创变书风中体现出的新思维和习魏变格取得的成就;达到启发和引导当下习书者拓展书学新思维、创变书法新风格的效果。文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图像学法等方法,作深入全面的学术分析;最终梳理出其书学思想的成长历程及促成因素,如从崇帖到抑帖尊碑再到碑学思想的确立等;并在书学实践中归纳其创新思维和取得的成就,如通过摹刻刀法体悟魏碑笔法,并将其融入诸体,完成四体书融合,并引申至金石书画融汇贯通,实现艺术风格的统一。赵氏因此完善了碑派书法技法体系,拓展了清代碑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书风面貌,使其成为清代中后期真正意义上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背景与思想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书学思想
第二章 变格成因与书风面貌
第一节 内在成长要素
1、资质学养
2、心路历程
第二节 外在促成因素
1、碑学前贤
2、金石师友
第三节 变格前后书风面貌
1、变格前书风面貌
2、变格后的书风面貌
第三章 变格书风中的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刀笔互通
1、以刀仿刀
2、以笔仿刀
第二节 四体书融合
第四章 习魏变格的意义
第一节 变格书风中的美学观
第二节 成就及影响
1、书风变格取得的成就
2、变格书风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作品稿图
草书部分
金文部分
隶书作品
大字创作部分
创作现场
其他创作实验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金石入画研究[D]. 池长庆.中国美术学院 2014
[2]赵之谦篆刻研究[D]. 徐海.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 曹智.首都师范大学 2011
[2]赵之谦尺牍魏碑入行书创新的研究[D]. 于专有.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D]. 沈速.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5509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背景与思想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书学思想
第二章 变格成因与书风面貌
第一节 内在成长要素
1、资质学养
2、心路历程
第二节 外在促成因素
1、碑学前贤
2、金石师友
第三节 变格前后书风面貌
1、变格前书风面貌
2、变格后的书风面貌
第三章 变格书风中的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刀笔互通
1、以刀仿刀
2、以笔仿刀
第二节 四体书融合
第四章 习魏变格的意义
第一节 变格书风中的美学观
第二节 成就及影响
1、书风变格取得的成就
2、变格书风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作品稿图
草书部分
金文部分
隶书作品
大字创作部分
创作现场
其他创作实验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金石入画研究[D]. 池长庆.中国美术学院 2014
[2]赵之谦篆刻研究[D]. 徐海.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 曹智.首都师范大学 2011
[2]赵之谦尺牍魏碑入行书创新的研究[D]. 于专有.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D]. 沈速.河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5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755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