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巴慰祖篆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10:56
  巴慰祖是清代中期徽派篆刻的代表人物,研究巴慰祖的篆刻艺术将有助于提升对徽派印风的认识。本文作为个案研究,从史料和作品出发,从巴慰祖的生平与家世、金石活动考察、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篆刻艺术考察四个部分展开考述。巴氏五代皆工篆刻,其父巴廷梅对其篆刻有启蒙之功,而其金石鉴藏、摹刻包括与金石家、篆刻家的往来等活动也与其篆刻相辅相成。巴慰祖生活于乾嘉时期,家乡徽州地区的学风亦对其有深厚影响,从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进行分析或将有益于对其印学思想的考察。关于巴慰祖篆刻艺术的考察是本文重点,从篆刻取法、师承(尤其是对程邃的师法)、独特的“涩刀”法等入手,借助作品进行分析,大致可以窥探巴慰祖篆刻之面貌。而历来对于巴氏的篆刻艺术褒贬不一也值得思考,赵之谦、赵叔孺、黄宾虹、沙孟海对其推崇有加但未说明原因,从印论来看或许是其平和静穆而带来的浑厚,这也是其印学价值。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三节 研究现状分析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巴慰祖的生平及家世
    第一节 巴慰祖生平
    第二节 巴慰祖家世
    第三节 巴慰祖相关字号、斋号的说明
第三章 巴慰祖金石活动考察
    第一节 金石鉴藏
    第二节 金石摹刻
    第三节 金石之交
第四章 巴慰祖印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印学领域的“复古”
        一、元明以来“印宗秦汉”思想的深入
        二、乾嘉学者对“宗汉”审美观的宣扬
        三、乾嘉时期印人、学者对篆刻“摹古”“仿古”的态度
    第二节 乾嘉之际徽州篆刻发展的地域背景
        一、文字学的发展
        二、徽州的篆刻传统
    第三节 巴慰祖的印学思想
第五章 巴慰祖篆刻艺术考察
    第一节 巴慰祖篆刻取法及其特点
    第二节 “蟫藻阁”考证兼谈巴慰祖对程邃的学习
    第三节 巴慰祖的独特刀法——“涩刀”
        一、巴慰祖涩刀及其渊源
        二、巴慰祖“涩刀”与浙派“切刀”的对比
    第四节 巴慰祖对不同印材和制印方法的探索
    第五节 巴慰祖为代表的徽派边款艺术
    第六节 存世的巴慰祖印谱及其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对巴慰祖篆刻的评价及巴慰祖篆刻的意义
    第二节 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本人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巴慰祖的篆刻艺术——以歙县博物馆藏巴慰祖印谱为例[J]. 方晖.  东方收藏. 2018(14)
[2]从临摹到创作——巴慰祖书法风格的构建与生成[J]. 刘瑞鹏.  书法. 2017(04)
[3]清巴慰祖摹刻《刘熊碑》双钩本[J]. 方晖.  东方收藏. 2016(01)
[4]黄宾虹书法及印学探微[J]. 许宏泉.  中国书法. 2015(24)
[5]程瑶田印学研究三题[J]. 徐海东.  美术观察. 2015(01)
[6]朱筠安徽幕府的教育活动[J]. 张俊岭.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7]写在闵贞被开除之时——兼论闵贞及闵贞的绘画艺术[J]. 张郁明.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2(01)
[8]歙县渔梁街与徽商巴慰祖[J]. 汪庆元.  寻根. 2012(02)
[9]歙派篆刻宗师巴慰祖生平及故居[J]. 胡学文.  江淮文史. 2004(05)
[10]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J]. 翟屯建.  徽学. 2002(00)

博士论文
[1]《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 陈大利.南京艺术学院 2011
[2]赵之谦篆刻研究[D]. 徐海.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3]“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 方小壮.南京艺术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印外求印”研究[D]. 葛雅楠.渤海大学 2017
[2]清乾嘉时期印谱序跋研究[D]. 贾旭.渤海大学 2017
[3]从歙县印人看清代篆刻的复兴[D]. 王友志.淮北师范大学 2016
[4]朱简篆刻及其印学思想探究[D]. 李凯.陕西师范大学 2016
[5]朱简印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D]. 傅周平.浙江大学 2015
[6]明清篆刻边款研究[D]. 宋开智.中国美术学院 2015
[7]汉《刘熊碑》拓跋文解读和版本浅析[D]. 秦多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8]“印宗秦汉”现象研究[D]. 户小钊.河北大学 2009
[9]程邃篆刻艺术研究[D]. 王霖.南京艺术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04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04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