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壮与易孺篆刻艺术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8 15:26
民国时期,我国篆刻艺术创作主要有三个流派,在北京有书画家齐白石,上海则是吴昌硕领军,南方地区则是黄牧甫所领导的黟山派,而乔大壮(名曾劬)与易孺(字大厂)皆是黟山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民国篆刻史、黟山派印学史和岭南地域文化为基础,从篆刻创作的印形、入印文字、印面章法、篆刻特点及印面内容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归纳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比较乔大壮与易孺的篆刻异同。通过研究发现二人在印形上,乔大壮以方形为主,而易孺形式多样,如长方形、方形、圆形;在入印文字上,乔大壮以金文为主,而易孺则取法较多,如金文、陶文、戈文、币文;在篆刻特点上,乔大壮印风干净犀利,而易孺古拙厚重、活泼多变;在印面内容上二者皆有姓名、斋号、记事、诗词,但易孺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一些佛造像,丰富了印面内容。本文试图从二人一手资料入手,进行多层面的考究,通过二者对比研究,探究产生差异性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勾联到黟山派的发展史。本文主要有乔大壮与易孺的印风形成的过程及因素、艺术特征的对比、以及印学思想的传播和对后世篆刻的影响等几部分构成。论文在结构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由表及里层...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乔大壮像
?⒅?昕?冀哟フ灾??⒒颇粮Φ纫恍┟??的印作,遵循“印外求颖的理论主要观点,凭借着自己在古文字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延续了“以金文入颖的创作教学模式,在章法布局、入印文字上都有提高自己具有独到的见解,最终形成了清秀典雅、干净犀利的艺术作品风格。他在众多艺术当中,当属在篆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他经常把黄牧甫的印章作品拿来欣赏与学习,通过对传统篆刻理论的学习,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在形式上,并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而是加入了自己对篆刻形式的独特理解,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乔氏篆刻美学”(见图3-2)。当代书画名家沙孟海对他在篆刻艺术中所取得的成绩十分认可,在他所编写的书中仅把他与齐白石相提并论。但是他无论是作艺还是做人都非常的低调不张扬,从不在人前卖弄自己的艺术。由于经历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的影响,所以他的传世作品不多,名声也不是很大,所以他对于篆刻艺术的一些独到的思想并没有广泛的传播,的确是篆刻界当中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乔大壮先生之所以能在书法篆刻的道路上走的和远,是因为他一直遵循着“以学问滋养艺术”[4]的理念,无论是什么艺术都需要充分的学识做好铺垫,这样才会使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他自己所说,他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是一位文人,最后才是以书法篆刻家。乔大壮先生的一生,无论是对待学问表现出的态度,篆刻艺术当中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还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对让的影响都能淡然处之的做事方法,都对后世的我们做人、做事、做艺都是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的。(二)易孺的学印之路易孺(1874-1941年)(见图3-3),原名延熹,字季复,后来因为得到一方刻有“臣憙之颖的汉印,于是改名延憙,他的斋号有很多,例如:大厂居士、大厂、孺翁等。易孺出生于广东鹤
易孺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岭南书法传统的梳理与传承”专题研讨会综述[J]. 李辑. 岭南文史. 2019(04)
[2]关于高等艺术院校书法教学的思考[J]. 王大公. 艺术工作. 2019(06)
[3]易大厂金石活動考察研究[J]. 洪權. 书法研究. 2019(04)
[4]易大厂篆刻章法发微——以陆丹林评论为经纬[J]. 李云并. 中国书法. 2019(16)
[5]写意印风下的印外求印:散朗与奇逸——易大厂篆刻艺术语言剖析[J]. 洪权. 书画艺术. 2019(04)
[6]易大厂作品[J]. 易大厂. 书画艺术. 2019(04)
[7]简经纶之甲骨入印[J]. 梁晓庄. 中国书法. 2018(23)
[8]易大厂篆刻艺术考略[J]. 乔龙泉.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6)
[9]蒋维崧:银行人事干部与金文书法大家[J]. 俞栋.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8(05)
[10]易大厂篆刻入印文字研究[J]. 李云并. 中国书法. 2017(14)
硕士论文
[1]乔大壮篆刻艺术研究[D]. 闫井贺.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蒋维崧书法篆刻艺术研究[D]. 公维.陕西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8291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乔大壮像
?⒅?昕?冀哟フ灾??⒒颇粮Φ纫恍┟??的印作,遵循“印外求颖的理论主要观点,凭借着自己在古文字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延续了“以金文入颖的创作教学模式,在章法布局、入印文字上都有提高自己具有独到的见解,最终形成了清秀典雅、干净犀利的艺术作品风格。他在众多艺术当中,当属在篆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他经常把黄牧甫的印章作品拿来欣赏与学习,通过对传统篆刻理论的学习,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在形式上,并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而是加入了自己对篆刻形式的独特理解,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乔氏篆刻美学”(见图3-2)。当代书画名家沙孟海对他在篆刻艺术中所取得的成绩十分认可,在他所编写的书中仅把他与齐白石相提并论。但是他无论是作艺还是做人都非常的低调不张扬,从不在人前卖弄自己的艺术。由于经历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的影响,所以他的传世作品不多,名声也不是很大,所以他对于篆刻艺术的一些独到的思想并没有广泛的传播,的确是篆刻界当中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乔大壮先生之所以能在书法篆刻的道路上走的和远,是因为他一直遵循着“以学问滋养艺术”[4]的理念,无论是什么艺术都需要充分的学识做好铺垫,这样才会使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他自己所说,他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是一位文人,最后才是以书法篆刻家。乔大壮先生的一生,无论是对待学问表现出的态度,篆刻艺术当中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还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对让的影响都能淡然处之的做事方法,都对后世的我们做人、做事、做艺都是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的。(二)易孺的学印之路易孺(1874-1941年)(见图3-3),原名延熹,字季复,后来因为得到一方刻有“臣憙之颖的汉印,于是改名延憙,他的斋号有很多,例如:大厂居士、大厂、孺翁等。易孺出生于广东鹤
易孺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岭南书法传统的梳理与传承”专题研讨会综述[J]. 李辑. 岭南文史. 2019(04)
[2]关于高等艺术院校书法教学的思考[J]. 王大公. 艺术工作. 2019(06)
[3]易大厂金石活動考察研究[J]. 洪權. 书法研究. 2019(04)
[4]易大厂篆刻章法发微——以陆丹林评论为经纬[J]. 李云并. 中国书法. 2019(16)
[5]写意印风下的印外求印:散朗与奇逸——易大厂篆刻艺术语言剖析[J]. 洪权. 书画艺术. 2019(04)
[6]易大厂作品[J]. 易大厂. 书画艺术. 2019(04)
[7]简经纶之甲骨入印[J]. 梁晓庄. 中国书法. 2018(23)
[8]易大厂篆刻艺术考略[J]. 乔龙泉.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6)
[9]蒋维崧:银行人事干部与金文书法大家[J]. 俞栋.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8(05)
[10]易大厂篆刻入印文字研究[J]. 李云并. 中国书法. 2017(14)
硕士论文
[1]乔大壮篆刻艺术研究[D]. 闫井贺.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蒋维崧书法篆刻艺术研究[D]. 公维.陕西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8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0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