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欧阳修书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16:08

  本文关键词:欧阳修书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欧阳修文艺思想注重区分不同体裁所要表达的风格内容:诗文言志,突显复古的思想,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词言情,呈现出作者细腻婉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象更加完整、真实。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从视觉角度出发,通过结体、留白的各异来表现书家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传统的文艺思想研究,主要涉及散文、诗歌、词的风格与思想,而本文试图将欧阳修的书论思想与诗歌、散文、词的审美创作思想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突出其书论特点,力求清晰地展示出欧阳修由文学复古延展到文化复古的主观意识,从而有助于对欧阳修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整理。 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纵向历史角度梳理了北宋以前书论发展情况,充分认识到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在书法与金石发展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集古录跋尾》的成书与篇目分类,《集古录跋尾》涉及文论、史论、书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针对其中的书论思想,进行单独的梳理分类:“学书为乐”的创作态度,复古的审美思想,重视书品与人品相结合的道德意识,以及作为文坛巨匠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即将书论思想与文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从创作思想与审美意识等角度突出欧阳修书论思想的娱乐性、复古以及创新意识,,探究其文艺思想的融通性。第四部分阐述欧阳修书论思想的影响,欧阳修与苏轼是师生关系,苏轼受其影响更为直接、深刻;黄庭坚作为再传弟子,亦从不同角度体现欧阳修文艺思想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突破点在于通过对欧阳修书论思想与文艺思想的比较研究,探究欧阳修由主张文学复古扩展到文化复古的思想意识,力求补充、完善其文艺思想研究体系。
【关键词】: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书论 艺术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0
  • 第一节 前代书学著作概说10-17
  • 第二节 《集古录》与《集古录跋尾》关系17-20
  • 第二章 欧阳修与《集古录跋尾》20-44
  • 第一节 《集古录跋尾》的成书20-30
  • 一、《集古录跋尾》的成书背景20-27
  • 二、《集古录跋尾》的成书过程27-30
  • 第二节 《集古录跋尾》篇目梳理与分类30-33
  • 第三节 书论篇目梳理与分类33-44
  • 一、学书的方法、态度33-35
  • 二、对书法现状的分析35-36
  • 三、书品与人品的辩证关系36-39
  • 四、对书法的保护与传承39-44
  • 第三章 欧阳修书论思想与文艺思想研究44-63
  • 第一节 遣情娱性的情趣追求44-47
  • 第二节 主观审美的复古思想47-58
  • 一、儒家复古思想与君子观念47-54
  • 二、鉴赏标准与审美风格54-58
  • 第三节 自成一家的创新意识58-63
  • 第四章 欧阳修书论思想的影响63-76
  • 第一节 “无意于佳乃佳”——苏轼64-71
  • 一、欧阳修与苏轼的交游64-66
  • 二、欧阳修书论思想对苏轼的影响66-71
  • 第二节 “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71-76
  • 一、创新精神与自成一家思想72-74
  • 二、重韵与免俗思想74-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2
  • 后记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城;欧阳修词:词的特质 诗的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马俊青;历代书法风格转换与书法创新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邢中桂;诗意、力度美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包佩源;;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书法艺术探析[J];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04期

5 胡舟,王先意;《书谱》美学思想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本红;袁晓薇;;欧阳修文艺思想论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由兴波;黄庭坚的书法艺术观[J];九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杨军;;从《集古录跋尾》看欧阳修的书学思想[J];美术大观;2006年05期

9 文师华;论欧阳修的书法美学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10期

10 罗小奎;;欧阳修文艺思想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欧阳修书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0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