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真的“逸品”观
发布时间:2017-04-28 12:15
本文关键词:李嗣真的“逸品”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首次将“逸”、“品”连缀成一个美学概念,并在著作中提出,为初唐书法理论家李嗣真,其所撰《书后品》首开唐代书法品评之先河。 《书后品》继承南朝庾肩吾《书品》的九品论书的品评方式,但在九品之上设“逸品”,为最高。在论“逸品”书家时,李嗣真多采用“以象喻书”的方式,将书家作品的艺术美与大自然之美结合起来,使其“逸品”观具有直觉性和意象性的特点。 通过研究李嗣真对“逸品”书家的描述,可知其“逸品”观的渊源,即庾肩吾《书品》中的“天然”论,“逸品”实则为道家精神在书论上的投射。作为朝廷之人,却将带有道家精神色彩的“逸品”奉为最高,反映了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身上无法消融的外儒内道的精神特性。 李嗣真之后,“逸品”在书法品评中日渐式微,书法品评多以张怀t亍吧瘛⒚睢⒛堋比仿凼椋坏诨婊菲婪矫,
本文编号:33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