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清末民初书法生长环境——以沈曾植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8 21:23
  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新材料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潮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沈曾植将"对立""变化""经典并非绝对化"的哲学观念运用到书法领域,开阔了书法取法范围,拓宽了审美视野。沈曾植以新出土的材料为契机论证碑帖融合的可能性,并将章草作为碑、帖的最佳结合点,打破了传统章草的书写形式和审美趣味,开创了以章草笔意书写大尺寸行草书的先例,形成其拙、妙、险的书法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19,(16)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清末民初的学术氛围
    (一)清代思想界的思潮
    (二)清代金石学的兴起
    (三)新材料的发现
二、地域氛围
三、学术交流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再认识[J]. 葛兆光.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1)

博士论文
[1]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 周常林.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清末民国上海书画社团的新功能[D]. 刘佼.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50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50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