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董其昌楷书艺术风格研究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1-08-20 01:17
  董其昌是讨论明末以后书法史不能绕过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打开古典书法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作为传统书法的传承者与创作者,他的楷书存世量巨大且面目多样,其取法由唐宋直入魏晋,始终紧扣中国文人书法的核心,他自我作古的气派,精妙的笔墨语言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值得反复思考与学习。本文通过对明末之前楷书的整理与分析找到董氏楷书的渊源与在书史上的位置,并将其取法途径的梳理与其具体作品的技法分析相结合,参以他的生平背景与创作心理,力求准确描述出董其昌楷书的基本面貌,通过其学书思路与风格面目的探讨找到一条值得借鉴并适合自己的学书道路。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董其昌楷书艺术风格研究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敦煌文书残纸》中的新隶体

小楷,楷书,沙孟海,成分


?明代及其之前的楷书梳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2-2 钟繇《宣示帖》 图2-3 王羲之《黄庭经》历史记载,钟氏是诸体皆精的,但流传下来最引人注目的则还是他的楷书且以小楷为主。沙孟海以今人眼对钟繇的定位和论述准确且基本符合史实:后世汇帖中传刻的钟繇小楷各帖,虽也有人怀疑未必全真,但总可留给我们一个概念,即后世所公认的“钟体”,一直作为小楷成熟期的典型字帖。其中有王羲之所从师法的成分,也有用笔结体与王羲之不同的成分。这种字体,确实给晋、唐以来六百年书法界莫大的影响。6沙孟海提到王羲之时特意指出的“师法的成分”与“不同的成分”,实则是指未脱尽隶意的“古体”部分与妍美秀丽的“新体”的部分。王羲之正是以其敏锐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法自钟繇而为之一变,一种崭新的除旧拔古的新书风登上历史舞台。王羲之的楷书继承了钟繇书风的文人气度

小楷,楷书,沙孟海,成分


?明代及其之前的楷书梳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2-2 钟繇《宣示帖》 图2-3 王羲之《黄庭经》历史记载,钟氏是诸体皆精的,但流传下来最引人注目的则还是他的楷书且以小楷为主。沙孟海以今人眼对钟繇的定位和论述准确且基本符合史实:后世汇帖中传刻的钟繇小楷各帖,虽也有人怀疑未必全真,但总可留给我们一个概念,即后世所公认的“钟体”,一直作为小楷成熟期的典型字帖。其中有王羲之所从师法的成分,也有用笔结体与王羲之不同的成分。这种字体,确实给晋、唐以来六百年书法界莫大的影响。6沙孟海提到王羲之时特意指出的“师法的成分”与“不同的成分”,实则是指未脱尽隶意的“古体”部分与妍美秀丽的“新体”的部分。王羲之正是以其敏锐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法自钟繇而为之一变,一种崭新的除旧拔古的新书风登上历史舞台。王羲之的楷书继承了钟繇书风的文人气度


本文编号:3352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52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