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新魏体的发展演变对现代中文字体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9-01 10:03
  本文以新魏体为例,探讨当代中文字体设计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书法元素这一话题。通过梳理新魏体的发展源流,对北魏碑刻书法、陈禄渊书法新魏体以及新魏体字模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将书法风格转换为完整印刷字体的设计过程,为现代中文书法字体风格的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美术大观. 201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新魏体的发展演变对现代中文字体设计的启示


所示,陈禄渊的书法作品反映出他致力于进行与魏碑相关的书法创作研究

字模,上海,风格特色,魏碑


?挥胁捎谩W詈螅?嗉?岢觯?米?体的根基来自魏碑但又有创新,称之为“新魏体”可能更合适。于是,《毛主席语录新魏体字帖》成功面市,扩大了新魏体的影响。3.新魏体流行原因分析据《上海字记》记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魏体”依托其鲜明刚健的风格特色时兴于上海街头③。此外,《新魏体寻踪》一书也提到了新魏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流行。此书作为研究新魏体的重要参考文献,同时也是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文献,书中收录了陈禄渊家人、生前好友以及众多新魏体爱好者的采访与文图1ˉ陈禄渊书鲁迅诗句图2ˉ上海字模一厂设计的新魏体字模

局部对比,“文化大革命”,书法


帐醯那疤帷?由此可见,这种争议也许来自新魏体在“文化大革命”时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情况,书法界普遍认为其结字特征、笔画形态都较为死板。书法新魏体的使用语境以及新魏体成为印刷字体的时代背景,使后人对新魏体形成了“笔画程式化”“没有书写性”等印象。但陈禄渊新魏体中的美术字特征和书法特征杂糅,或许正是促成印刷新魏体诞生的重要原因。三、将书法风格转换为完整印刷字体的设计过程讨论1.魏碑书法、陈禄渊新魏体与印刷新魏体字模的比较(1)笔画形态对比魏碑书法的概念,从书法史的专业角图3ˉ以横画为例进行局部对比章,书中的文字和观点可能具有主观性,因此笔者试图寻找“文化大革命”中新魏体流行的图片资料。但经过笔者考证,在留存至今的图片资料中,未能发现新魏体的身影,远无法达到可以称之为“流行一时”的程度。或许是特殊历史时期的资料有限,所以新魏体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时间得到流行的说法,从图片资料方面,暂时无法得到印证。讨论新魏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的原因前,需要明确是书法新魏体的流行还是印刷新魏体的流行。新魏体字模于1975年研发完毕,正式成为印刷字体,印刷新魏体面市时已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因此,新魏体最为流行的时期应是指陈禄渊及新魏体爱好者的书法、手写作品的流行。分析新魏体流行的原因,主要从字体本身的表现力、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三个方面尝试分析。其一,新魏体本身的表现力。新魏体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就已经得到许多爱好者的追捧。陈禄渊、周华金和韩飞青等人都曾教授过新魏体的书写课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禄渊写下的检查和作品,屡次被揭走收藏。这些现象说明新魏体本身即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魏体的诞生[J]. 陈其瑞.  印刷杂志. 2012(11)



本文编号:337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7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