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精神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06 05:24
伴随唐王朝综合国力之强盛、政治之开明和文化之繁荣,中国书法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在"以书取士"的大唐盛世,书法精神俨然折射出宽广的开放精神,彰显出尚"法"、崇"神"、重"情"的审美精神,展现出唐代文化的自信精神。唐代书法精神为当代书籍设计提供了启示,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开放,对新审美法度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地传承与更新,成为当代书籍设计的趋势。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2(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kindle在手机终端、电脑终端中的电子书籍截图
>图1 kindle在手机终端、电脑终端中的电子书籍截图其三,在新媒介方面,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后,信息传播方式由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介向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转变与融合,同样的书籍内容采用多种数字化形式开发,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书籍设计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根据不同书籍媒介的性质,赋予其独特的科技美感,增强读者随时随地记录读书笔记的自主性,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亚马逊kindle(图1)可以在手机、电脑等不同终端显示书籍内容,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读书笔记可从以往电脑终端的记录调阅到手机中,更便捷地分析、提练与整合知识,书籍设计范围已经延伸至虚拟电子平台,这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中的延续与扩展,新的设计准则、思维方式也会随着书籍设计的多元发展逐渐规范与完善,保持书籍设计对多元媒介的融合是开放精神的体现。
情感。唐代书法作品是由人来书写,人的阅历各不相同,因此唐代书法作品体现当时书写者的心境与情感,形成独具唐代文化特色的书法审美精神。孙过庭提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书法抒情规律。张旭精通佛学,性情豪迈,其书法更是不受拘束,豪放不羁,将草书风格发挥到了巅峰。怀素的《自叙帖》行云流水,自然天成,酣畅淋漓,气势恢宏地抒发着情感。《祭侄文稿》体现了颜真卿内心的极度悲伤与愤怒之情,直抒胸臆,坦白率真。笔墨折射书写者对人生的感悟,是其内心情感的抒发。中国审美情感重视自身修养与境界的提高,当境界上升到新的高度时,审美情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练习书法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书写唐代书法作品的过程是与先贤对话交流的过程,是理解唐代审美内涵的过程,书写者经过练习可强化对线条形式美的把握,同时加深了对法度森严、神采为上、达其性情等审美精神的领悟。当训练到一定阶段时,书写者看待周边事物会发生新的审美变化,周围的事物本身并没变,变的是观察世界万物的视角,改变的是书写者内在古典民族文化的审美精神世界与内心情感世界。在当代书籍设计中,书籍设计师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委托方在情感方面的特点,同时赋予书籍设计作品更多的情感精神内涵。人的阅读方式正在由纸质媒介扩展到电子媒介,不论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我们的书籍阅读媒介与行为习惯,人性中深层次的渴望交流、追求愉悦、加强修养和提升境界等情感方面的需求仍然存在。图4《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毕学锋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华设计[J]. 靳埭强. 中国广告. 2014(04)
[2]“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下)[J]. 费孝通. 群言. 2005(02)
本文编号:3386832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2(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kindle在手机终端、电脑终端中的电子书籍截图
>图1 kindle在手机终端、电脑终端中的电子书籍截图其三,在新媒介方面,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后,信息传播方式由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介向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转变与融合,同样的书籍内容采用多种数字化形式开发,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书籍设计可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根据不同书籍媒介的性质,赋予其独特的科技美感,增强读者随时随地记录读书笔记的自主性,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亚马逊kindle(图1)可以在手机、电脑等不同终端显示书籍内容,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读书笔记可从以往电脑终端的记录调阅到手机中,更便捷地分析、提练与整合知识,书籍设计范围已经延伸至虚拟电子平台,这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中的延续与扩展,新的设计准则、思维方式也会随着书籍设计的多元发展逐渐规范与完善,保持书籍设计对多元媒介的融合是开放精神的体现。
情感。唐代书法作品是由人来书写,人的阅历各不相同,因此唐代书法作品体现当时书写者的心境与情感,形成独具唐代文化特色的书法审美精神。孙过庭提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书法抒情规律。张旭精通佛学,性情豪迈,其书法更是不受拘束,豪放不羁,将草书风格发挥到了巅峰。怀素的《自叙帖》行云流水,自然天成,酣畅淋漓,气势恢宏地抒发着情感。《祭侄文稿》体现了颜真卿内心的极度悲伤与愤怒之情,直抒胸臆,坦白率真。笔墨折射书写者对人生的感悟,是其内心情感的抒发。中国审美情感重视自身修养与境界的提高,当境界上升到新的高度时,审美情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练习书法的过程就是提升境界的过程,书写唐代书法作品的过程是与先贤对话交流的过程,是理解唐代审美内涵的过程,书写者经过练习可强化对线条形式美的把握,同时加深了对法度森严、神采为上、达其性情等审美精神的领悟。当训练到一定阶段时,书写者看待周边事物会发生新的审美变化,周围的事物本身并没变,变的是观察世界万物的视角,改变的是书写者内在古典民族文化的审美精神世界与内心情感世界。在当代书籍设计中,书籍设计师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委托方在情感方面的特点,同时赋予书籍设计作品更多的情感精神内涵。人的阅读方式正在由纸质媒介扩展到电子媒介,不论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我们的书籍阅读媒介与行为习惯,人性中深层次的渴望交流、追求愉悦、加强修养和提升境界等情感方面的需求仍然存在。图4《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毕学锋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华设计[J]. 靳埭强. 中国广告. 2014(04)
[2]“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下)[J]. 费孝通. 群言. 2005(02)
本文编号:338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8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