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沈鹏先生的文化忧思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9-11 13:06
  本文以沈鹏先生对文化发展的四点忧思为基础,以当代书法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提高文化水平改变书家"泛化"、呼唤人文思想重塑书法艺术"高峰"、树立历史意识处理好书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增强共同意识有效对外传播中国书法四点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引起学界的深入研讨。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2019,(1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沈鹏先生的文化忧思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沈鹏先生手书要点

书房,书法


沈鹏先生提出的“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教学理念极具深意。对“书内书外”的认识,先生早有洞见,他在多年前就直言:“‘书外’的修养多于‘书内’并非坏事而是好事。当然这两项基本功缺一不可,并且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一幅书法作品的得失成败,一位学书者能否成‘大器’,无不决定于这两项基本功力的厚薄深浅。”[1]中国书法家协会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努力付诸实践,力争扭转风气。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书协连续五年举办五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2017年6月,在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新闻发布会上,书协领导明确提出注重书家的“学养、修养、涵养”。在近期结束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的评审中,中国书协专门成立了审读审查委员会来检查作品中的错字、别字、繁简混用等常识性的错误现象,并对书写素材的出处、版本等有严格的考察,对书家文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系列举措切实有助于改变书家传统文化学养不足的问题,为书法界注入学习经典、静心读书、认真思考的清流,引导当代书坛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格,朝着艺文兼备、技道并进的方向努力。相信随着时间积累、岁月沉淀,会逐步培养出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书法人才队伍,力促当代书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从更广阔的视野思考改变书家“泛化”的局面,有赖于全社会对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提升。诚如钱穆先生所言:“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1]沈鹏先生认为:“书法从来不仅是一门艺术,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艺术现象可以包容在文化现象之中,但文化现象有更为广阔的天地。”[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直接决定对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尊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书家“泛化”的问题,最为重要的便是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对我们的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 徐兆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1)



本文编号:339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9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