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汉魏六朝凿印到篆刻流派的单刀表现

发布时间:2017-05-23 23:00

  本文关键词:汉魏六朝凿印到篆刻流派的单刀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艺术学角度而言,汉魏六朝凿印印风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它的制作方式——凿刻法。在匆匆急就的凿刻状态下,点画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出现了与铸印正体迥异的别趣。因此而产生的讹化和省简的方式又影响到文字的结体与空间,并最终影响了印章整体的空间格局。同时,凿刻法在点画特征上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为后世文人篆刻创造性的使用刀法做好了铺垫。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基本是以汉印为参照的,在经历刀法再现笔法的尝试之后,,丁敬所开创的浙派重视刀法的独立审美价值,将魏晋六朝凿印的凿刻法发展、转化为切刀法,从而开启了流派篆刻走向多样表现的关键一步。齐白石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汉凿印中的刀法表现力,完善了单刀直入、复刀并行的“古碑刻法”,并借鉴汉凿印字内字外的空间格局,开创了章法纵横开阖、错落天真的印章艺术流派。因此,历史的来看,魏晋六朝凿印的凿刻法与新空间的创造,对浙派切刀法、齐白石的刀法和空间格局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凿印 凿刻法 空间 浙派 切刀刀法 齐白石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汉魏六朝凿印9-16
  • 第一节 汉魏六朝凿印的产生与发展9-12
  • (一) 魏六朝凿印的产生9-10
  • (二) 铸印与凿印的风格比较10
  • (三) 凿印的风格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展与变化10-12
  • 第二节:汉魏六朝凿刻印风12-16
  • (一) 凿印的凿刻法12
  • (二) 凿刻影响下的印章字法结构与空间12-16
  • 第二章: 浙派切刀篆刻与汉魏六朝凿印16-20
  • 第一节: 浙派的产生与发展16-17
  • (一) 篆刻流派的形成16
  • (二) 浙派的形成与发展16-17
  • 第二节: 汉魏六朝凿印的凿刻法对浙派切刀刀法的影响17-20
  • (一) 丁敬与浙派切刀刀法17
  • (二) 凿刻法对浙派切刀刀法的影响17-20
  • 第三章: 齐白石与汉魏六朝凿印20-30
  • 第一节: 齐白石篆刻风格的形成20-24
  • 第二节: 汉魏六朝凿印对齐白石篆刻风格的影响24-30
  • (一) 汉魏六朝凿印对齐白石篆刻刀法的影响25-26
  • (二) 汉魏六朝凿印对齐白石篆刻空间格局的影响26-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附录一:汉魏六朝时期凿印图录33-41
  • 附录二:浙派诸家作品图录41-49
  • 附录三:齐白石篆刻作品图录49-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雨;;论齐白石花鸟画的“童真”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张永红;;齐白石篆刻、写意花鸟画分期及两者创作风格的相互渗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辛蔚;;辽代“临潢府军器库之印”考[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4 王沛;;万虫写照 百鸟传神——西安美术学院珍藏齐白石绘画作品鉴赏[J];图书与情报;2010年04期

5 张永红;;齐白石绘画与其篆刻比较浅论[J];当代艺术;2011年01期

6 马燕;;彩墨乾坤大布衣——齐白石布衣文人艺术风格及影响探析[J];电影评介;2009年08期

7 赵松岩;;论齐白石绘画艺术中质朴的乡土情怀[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8 崔建利;王云;;《徐世昌年谱》及其编者考论[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9 董绍伟;不知有汉——齐白石的篆刻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10 韩荣钧;;《老子》与《孙子兵法》[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吕鹏;湖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吴冰;得江山之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东华;格致与花鸟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9 刘建峰;战国玺印文字构形分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杨树文;改造与应对[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冠萍;中国水墨动画的叙事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弘巍;回忆性特征的具象油画画面机制解析[D];沈阳大学;2010年

3 郑钰W

本文编号:389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89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