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唐代狂草初论

发布时间:2017-05-24 20:05

  本文关键词:唐代狂草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过二十余年的“书法热”,多数书体都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可是,除个别优秀书家,整体上当代草书创作尚不尽如人意。本文拟通过对草书发展鼎盛期——唐代狂草的深入全面发掘,揭示出其兴盛的内在原因及其艺术特质,以期对当代草书创作提供些许提示。 草书“取会风骚之意, 本乎天地之心”,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书体,而狂草更是写意之尤。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高峰。对唐代狂草的深入洞悉将使我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有更深刻的把握。 检点国内外对唐代草书的研究,多着力于书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如张旭、怀素的作品分析、考证或评传),目前尚无关于唐代狂草的整体深入研究。此前,唐兰、启功、裘锡圭等先生虽已涉此方面的研究,但他们只是将草书和狂草作为其整个字体发展史的一小部分论述,并未将狂草单独抽离出来予以充分展开。且随着当代考古和学术的发展,他们的一些观点也变得很值得商榷。 唐代狂草的生成,既是字体自身演进的结果,又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书家创新的结果。 汉兴而有草书。张芝所生活的时代应已有今草的出现,安徽亳州出土的曹操宗族墓砖中的今草砖,说明张芝创今草是可能的。古代书论中的一些论述也可证明这一点。 今草的确立,王羲之是一位使它规范化、美化的重要家书。不过,王羲之的主要贡献在楷、行和小草。王献之的书貌更近大草。他提出的“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正是他创制自家风格的艺术纲领。王献之书艺的创意核心是在笔法上,他的笔法是外拓。他将这种笔法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王献之运用外拓笔法创造的典型风格样式,是逸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王献之之后,南朝齐王慈是在大草上有自己创造的书家。王慈是此前论草书发展者所一直忽略的。 从王氏一门的大草发展到唐代狂草,是书写本身,即笔法造成的。而笔法又与书写姿势和书写用的家具密切相关。十六国以前,没有桌椅,左手执简,右手执笔,悬空书写。书写只能以侧锋为主。唐、五代时,桌椅已有了较完备的形制。书写时,纸平摊在桌子上,身体略前倾,书写时笔和纸的角度近于垂直——这时,
【关键词】:唐代 狂草 张旭 怀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292.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论10
  • 一、唐代狂草的生成10-22
  • (一) 字体自身的演进10-15
  • (二)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15-19
  • 1、盛唐气象,海纳百川15-16
  • 2、当朝重视,上行下效16-17
  • 3、狂禅风行,自我敞亮17-18
  • 4、玄微神格,审美转换18-19
  • (三) 书家的创新19-22
  • 二、唐代狂草的艺术特质与历史价值22-33
  • (一) 艺术形式方面22-28
  • 1、建筑性弱22-24
  • 2、音乐性强24-28
  • (二) 创作主体方面28-30
  • 1、主体素养28-29
  • 2、创作状态29-30
  • (三) 艺术精神方面30-33
  • 1、精粹写意30-32
  • 2、悟入天地32-33
  • 三、唐代狂草的当代提示33-39
  • (一) 法与意33-34
  • (二) 技与道34-36
  • (三) 人与书36-37
  • (四) 时与艺37-39
  • 结语39-40
  • 附图40-42
  • 注释42-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雨;;管窥唐代狂草书法醉里的真如世界[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培峰;陆游书法艺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王飞;怀素草书笔势与体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蔡维维;张旭草书生成及其艺术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唐代狂草初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91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