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代书学
本文关键词:论金代书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金代独特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为金代书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文化背景。它既是汉族文化在女真统治地区的延伸和继续,又有其自身的民族独立性。金代书法上承北宋,,下与元代的“复古”书风相接,其独特成就当为世人所瞩目。 金代书学根据其书风的流变可以分为三期。初期指从金初建立政权至金海陵王时期。金代书坛在这一时期明显笼罩在北宋尚意书风之下,推崇苏、米,任询为其代表人物。中期指从海陵朝至贞祜南渡。此时的金代书坛虽仍然以北宋书家为师法对象,但已经开始酝酿着一股以唐代书法乃至魏晋书法为指归的新风气。尤其是金章宗大定、明昌时期,这种相对“复古”的思潮渐渐开始成为当时书坛的主流思想,并在书坛领袖党怀英和王庭筠身上有所体现。后期指南渡后至金亡。在此期间,以赵秉文为主的书家们开始冷静地反思北宋以来的“尚意”书风,不论是在书法创作上,还是在书法品评中,都提倡以魏晋书法为最高标准,确立了复归古法的发展道路。 金代书学文化思想渊源丰富,不仅与北宋书学关系密切,而且上溯到汉唐。其美学思想主要是金代文人崇尚自由抒情和对汉文化怀旧复古情结的体现。客观来说,金代书学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书法“尚意”的美学思想,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复古的民族意识,扭转了北宋以来,书风向率意而为、毫无法度方向发展的趋势,与南宋末期的书学思潮殊途同归,共同为元代书坛复古大潮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金代书学 尚意 复古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J292
【目录】:
- 前言6-7
- 一、 金代书学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7-10
- 二、 金代书学发展的基本概况10-12
- 三、 金代文字学的发展与书学之关系12-15
- 四、 金代书家和书作研究15-33
- (一)、 金代前期的主要书家及其作品研究15-19
- (二)、 金代中期的主要书家及其作品研究19-26
- (三)、 金代后期的主要书家及其作品研究26-33
- 五、 金代的书法理论33-36
- 结语36-37
- 主要参考文献37-38
- 附录38-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允华;;山东茌平出土金代官印[J];文物;1990年01期
2 张粉兰;;河南内黄县发现金代铜权[J];文物;1994年06期
3 王禹浪;蜂屋邦夫与《金代道教》的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03期
4 崔天勇;;山东莱州市出土两方金代官印[J];考古;1995年07期
5 ;辽阳江官屯金代遗址调查[J];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02期
6 褚卫红;严辉;;洛阳邙山出土金代买地券[J];文物;1999年12期
7 王烨;刘子龙;;河北平泉县发现两方金代官印[J];考古;1999年10期
8 吴凤霞;金代女真学的兴衰及其历史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9 王德朋;;金代汉族士人经济来源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10 杨卫东;;王庭筠及其《重修蜀先主庙碑》[J];文物春秋;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伟;;“金代交钞版”新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曹家东;;金代铸造宋版大观质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3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贾洲杰;;金代长城初议[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5 黄凤岐;;长城·金代长城摭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6 卫月望;;内蒙古宁城出土金代“北京路壹百贯交钞版”考释[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7 张郁;;金代朔州交钞之印[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8 戴中原;;金代异文钱试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傅惟光;;金代长城中国第二万里长城[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10 杨敬民;高辛冬;;一枚珍贵的金代符文钱雕母[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金代风筝镜(博物一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本报记者 孔立敏;银行直面基金代销两大困惑[N];证券时报;2004年
3 东松;北京金代皇陵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记者 张莹;我区发现一枚罕见金代铁权[N];宁夏日报;2006年
5 荆兴;促进基金代销业务持续健康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6 新华社记者 李京华 孙晓胜;北京初步揭开金代皇陵之谜[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李雅君;山西金代陶瓷艺术[N];人民代表报;2002年
8 记者何勇;山东长清酿憾事 金代佛像遭毁损[N];人民日报;2003年
9 唐小清;我省一重要金代建筑基址遭严重损毁[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赵成玉 刘保国;金代砖雕的生末净丑[N];中国文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薛龙春;张怀t厥檠е骺悸踇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李艺;金代词人群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扬;论金代书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文;宋代书学著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对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潇;金代市场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6 龙威;金代法律的渊源及其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胡晔;金代修史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白福春;王澍书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殷全增;魏晋时期卫氏家族书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金代书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9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