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竖写左行格式形成探究
本文关键词:传统竖写左行格式形成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汉字通行从上到下书写从右向左排列的竖写左行书写格式,其形成在上古时期经历了一个二体合一的过程,本文通过大量的出土文字图片资料,结合古代书籍的记载分析总结:从上到下的书写格式形成定型于四千年前左右,而从上到下书写从右向左排列的书写格式逐渐结合形成,并定型于商代中后期,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化于两周秦汉时期。 竖写左行格式之所以形成并能一直通用几千年,这是因为中国汉字的内在构形、书写的工具材料及形制、人体生理特点、统治阶级在文化统治上的需要和文化及习惯的传承等,众多本身及地域因素影响所决定的。
【关键词】:汉字 竖写 左行 书写格式 排列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2;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上篇 汉字竖写左行格式的形成历程11-30
- 第一章 商之前——可解读文字出现之前的图形符号的排列11-18
- 一、一万年左右至五千年前——图形符号时代11-12
- (一) 彩陶上的图画纹样与刻画符号的排列11-12
- (二) 岩画中呈现的图形符号的排列12
- (三) 其它的图形符号及其排列12
- 二、五千年左右至夏朝——刻画符号的综合表意时代12-17
- (一) 陶文符号13-16
- (二) 夏朝文字的几点说明16
- (三) 其它材料刻符和陶器朱书符号所联想到的一些问题16-17
- 三、结论17-18
- 第二章 商——竖写格式与左行格式结合并占绝对主流时期18-25
- 一、甲骨文18-21
- (一) 卜骨刻辞的排列及记事刻辞的排列18-20
- (二) 卜龟刻辞的排列20-21
- 二、金文21
- (一) 青铜器铭文的排列21
- (二) 青铜印章文字的排列21
- 三、陶文21-22
- (一) 刻划陶文21-22
- (二) 墨书或朱书陶文22
- (三) 陶范文字22
- 四、玉石器文字22-23
- (一) 石器文字22
- (二) 玉器文字22-23
- 五、关于商代册、典的几点看法与推测23-24
- 六、结论24-25
- 第三章 两周秦汉——竖写左行格式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化时期25-30
- 一、两周——竖写左行格式规范化时期25-29
- (一)、金文25-26
- (二)、甲骨刻辞26
- (三)、陶文26-27
- (四)、玉石器刻文27
- (五)、毛笔书写的文字27-29
- 二、秦汉——竖写左行格式统一化时期29
- (一) 秦代29
- (二) 汉代29
- 三、结论29-30
- 下篇 汉字竖写左行格式的形成原因30-39
- 第四章 中国汉字本身内在构形的不断演化和稳定的影响30-32
- 一、商朝中期之前30
- 二、商朝中后期30-31
- 三、西周之后31-32
- 第五章 生理特点与书写工具材料及形制的影响32-35
- 一、国人生理特点的影响32-33
- (一) 手对书写、刻画方向的影响32
- (二) 眼睛对书写、刻画方向的影响32-33
- 二、书写的工具材料及形33-35
- (一)、陶器33
- (二)、甲骨33
- (三)、青铜器33-34
- (四)、竹、木、帛34
- (五)、玉石器34-35
- 第六章 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及文化和习惯的传承35-37
- 第七章 从其它古文明地区的文字书写及排列方式探讨原因37-39
- 总述39-40
- 主要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毛远明;;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陈小柏;徐兵;;浅析舞蹈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沙宗元;gU氏壶铭文补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黄任远;;萨满神话与萨满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春波;;中国英汉、汉英词典插图简况[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尹俊燕;;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以马家窑彩陶为例[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10 周淼;;《午后悬崖》语境差的建构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5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f替
本文编号:406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0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