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苏轼《次辩才韵诗》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5:07

  本文关键词:苏轼《次辩才韵诗》及相关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苏轼《次辩才韵诗》这一件墨迹书法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次辩才韵诗》的创作背景、书法艺术、流传情况及影响等方面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此作为苏轼出守杭州所书的佳作,时年元yP五年。其背后暗藏着与辩才禅师交往的故事,通过笔墨传达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影响至今。大多数研究者把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书法看作是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原因是在谪贬黄州期间是苏轼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变革期。本文则以黄州时期为中轴,纵向分析其前后两次任官杭州的特殊经历。中间时隔十五年,苏轼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思想有所变化,前后两期在杭的书法艺术创作心态也有所不同。通过史料的客观分析、整合,对其创作内容、文化背景的研究,还有佛禅文化的影响,来了解通判杭州与出守杭州前后两期创作的蜕变过程,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因,风格特点。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的领袖人物,开拓了宋人“尚意”书风的时代风潮,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对于这件经典的作品来说,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对我们当代的书法学习研究者来说,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更多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苏轼 杭州 辩才 禅宗 尚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8
  • 第一章 《次辩才韵诗》的创作背景8-19
  • 第一节 宋初社会文化风气背景8-10
  • 第二节 禅宗思潮影响10-13
  • 第三节 苏轼与辩才交游13-19
  • 第二章 《次辩才韵诗》的书法艺术19-35
  • 第一节 《次辩才韵诗》述略19-21
  • 第二节 《次辩才韵诗》的风格特征21-25
  • 第三节 《次辩才韵诗》的艺术风格成因25-35
  • 第三章 《次辩才韵诗》的流传及影响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张明华教授《唐代分韵诗研究》出版[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余立;;雨笠次韵诗七首[J];黄河;2006年02期

3 陈韵;;陈韵诗选[J];阳关;2007年03期

4 陈韵;;陈韵诗二首[J];北方作家;2010年03期

5 风舞之韵;;风舞之韵诗二首[J];南风;2013年01期

6 李艳杰;;唱和次韵诗的流变考察——以二苏次韵诗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改正;;瓷仙书韵诗情赋[J];中华诗词;2010年01期

8 潘春华;;济南荷韵诗话[J];绿化与生活;2011年08期

9 白焕然;略说杂韵诗[J];阅读与写作;1997年08期

10 张明华;;试论欧阳修的分题诗和分韵诗[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斗全;次韵诗非元白所创[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震;苏轼《次辩才韵诗》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李艳杰;二苏唱和次韵诗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涂芊;饶宗颐《长洲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邢生;黄庭坚次韵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苏轼《次辩才韵诗》及相关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07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