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明遗民担当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2:06

  本文关键词:明遗民担当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是明遗民担当书法的专门论著。全文从四个部分对担当的书法进行探讨: 第一章,担当的生平概述与交游本章将从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交游、总体评价进行论述。本部分在明清易代明遗民与逃禅的特殊社会大背景下,全面探讨担当思想的形成和嬗变。其次,全面的论述担当与董其昌、陈继儒、徐霞客的交游,以及探讨他们之间的交游对担当书法风格形成的最终影响。 第二部分,本章节首先论述以“禅”论艺的渊源及嬗变,深刻论述“禅”介入艺术的深刻文化渊源和明末清初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探讨禅介入书画艺术所体现出的艺术特点。其次,全面论述担当“诗禅合一”的艺术观念,概括担当以“禅”论书的具体主张和论述方式。 第三部分,本章从担当书法风格的特征、担当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担当书法的艺术境界以及担当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比较四个章节进行论述。在本节中将对从人生经历、交游、地域文化、师法渊源、时代特征探讨担当书法风格形成原因。同时从笔墨、章法结构、形成原因等方面对担当与八大山人进行比较。 第四部分,本章分担当对董其昌书法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节将担当放在整个书法史上,尤其是草书艺术发展史上,去探讨担当对董其昌书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评价这种继承和发展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探讨担当书法的得失及现实意义。这一节首先论述担当书法得失具体的几个方面,侧重研究造成这种种得失的原因,尤其是这种得失对当前书法学习和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担当是重要的明遗民书画家、大诗人。本文在论述担当书法思想和书法风格及其成就时,同时借鉴其对诗文、绘画的主张,全面论述担当的艺术思想。最后,就担当书法研究的现实意义阐述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遗民 担当 明末清初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I 选题缘起及意义8-9
  • II 文献综述9-11
  • III 本课题的主要难点11
  • IV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11-12
  • V 对材料的选择和依据12-14
  • 一、担当的生平与交游14-32
  • 1.1 明遗民与逃禅15-21
  • 1.2 担当的交游21-32
  • 1.2.1 担当与董其昌22-25
  • 1.2.2 担当与陈继儒25-28
  • 1.2.3 担当与徐霞客28-32
  • 二、以“禅”论艺的思想及与书法的关系32-46
  • 2.1 以“禅”论艺的渊源与嬗变32-34
  • 2.2 以“禅”论艺术的观念及与书法的关系34-46
  • 2.2.1 诗禅合一34-36
  • 2.2.2 唯画通禅36-40
  • 2.2.3 书画同理40-46
  • 三、担当书法的风格特征与艺术境界46-66
  • 3.1 担当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46-49
  • 3.2 成熟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49-52
  • 3.3 担当书法的艺术境界52-55
  • 3.4 担当与八大山人书法艺术比较55-66
  • 3.4.1 笔墨特征比较56-59
  • 3.4.2 章法比较59-62
  • 3.4.3 书风形成原因比较62-66
  • 四、担当书法的得与失66-74
  • 4.1 担当对董其昌书法的继承和发展66-69
  • 4.2 担当书法的得失及现实意义69-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79
  • 著作和文献汇编76-78
  • 论文和论文集78-79
  • 后记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克伟;论泰州王门学派对晚明思潮之影响[J];齐鲁学刊;1998年06期

2 刘恒;;清奇古怪说遗民[J];中国书画;2003年08期

3 黄苗子;;担当的诗书画[J];文物;1979年04期

4 刘石;;“诗画一律”的内涵[J];文学遗产;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明遗民担当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08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