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文字广义草化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4:08
本文关键词:楚简文字广义草化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楚简文字为战国时期珍贵的笔书墨迹资料,上溯殷周,下通秦汉。大约从战国初年开始,楚简文字的笔画中已经出现了广义草化现象,但此时期的草化特征不在笔画书写的纠连而在形体构造的简约。到战国中后期,“删、借、并、代、连、缩”的草化现象大量出现,随着对西周、春秋篆文笔法的改造,更适合书写。笔法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对文字形体的改造,笔画部件多有减省,散断和连带的方式在字形中的大量运用,这些因素共同推进了战国时草体的发展。但此时楚简文字的草化程度又是不均衡的,在某些楚简中,已经出现了数量可观的类草书形体,甚至发现个别的“草书”写法接近成熟的今草,但这些草写的例子,在整个楚简文字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少数,加之文字存在众多异写的情况,说明战国时期的“草书”已经发生但并不成熟,处在发展阶段。楚简“草书”虽然有别于后世狭义草书,但众多的草化现象对于古隶甚至汉代草书的形成与趋于成熟具有示源意义。
【关键词】:楚简 广义草化 隶变 草书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7
- 1.1 论点的提出与研究内容9-11
- 1.1.1 论点的提出9
- 1.1.2 研究内容9-11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1-14
- 1.2.1 研究现状11-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4-17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创新之处14-17
- 2 楚简文字广义草化研究中的相关问题17-23
- 2.1 广义“草书”与“草化”17-20
- 2.1.1 广义“草书”和广义“草化形态”的概念17-19
- 2.1.2“草化”与“简化”19-20
- 2.2 楚简之前文字草化现象概况20
- 2.3 草化与隶变的关系20-23
- 3 楚简文字广义草化方式论述23-79
- 3.1 楚简文字中的删法23-42
- 3.1.1 删省单个笔画24-30
- 3.1.2 删省多个笔画30-37
- 3.1.3 删省同形37-42
- 3.2 楚简文字中的借法42-46
- 3.2.1 单字借用42-46
- 3.2.2 合文借用46
- 3.3 楚简文字中的并法46-58
- 3.3.1 合文并法46-56
- 3.3.2 单字并法56-58
- 3.4 楚简文字中的代法58-62
- 3.5 楚简文字中的连法62-74
- 3.5.1 连书笔画62-69
- 3.5.2 连书分散部件69-70
- 3.5.3 笔势相连70-72
- 3.5.4 使转结构72-74
- 3.6 楚简文字中的缩法74-79
- 3.6.1 直线化74-75
- 3.6.2 笔画微缩75-77
- 3.6.3 省左现象77-79
- 4 楚简文字广义草化现象分析79-89
- 4.1 笔法的改造79-82
- 4.2 散断与连带82-85
- 4.3 点画与使转85-89
- 5 结论89-91
- 参考文献91-93
- 附录93-95
- 作者简历95-99
- 学位论文数据集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裕商;读楚简随记[J];考古与文物;2003年06期
2 yそ〈,
本文编号:445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4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