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笔”与王羲之书法
发布时间:2017-08-15 08:34
本文关键词:“触笔”与王羲之书法
【摘要】: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有大量的触笔存在,这种笔法在历史上很少有人提及,也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当上世纪这个笔法进入书法理论家研究视野的时候,产生了一些不符于事实真相的看法,把触笔的产生归之于客观原因——折纸。事实上,触笔是一个真正的笔法,是在书写的历史中慢慢形成的,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了整个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史,早在篆书刚刚开始草化之时起,这个过程就已经慢慢萌芽了,随着书法的不断发展,这种笔法日渐成熟。 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是对触笔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先秦两汉乃至魏晋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简牍、残纸文书以及刻石等文献的研究,我们清晰地看到触笔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同时,探讨了触笔与铭石书的关系问题,探讨触笔的进一步演变。触笔作为一个笔法,不是突然之间就产生了,而是与文字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触笔随着文字的隶变过程产生与发展,并最终在王羲之手上得到完善以及大量运用。在这些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触笔的萌芽、雏形、形成和发展的信息,从而初步还原出触笔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本文探讨了王羲之书法与触笔的关系,对王羲之书法中触笔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找出王羲之书法前后分期的确切年代及不同时代的主要特点。王羲之对触笔的使用集中在中晚期,在中年或者更早时期开始学习和使用这个笔法,至少在书写《孔侍中帖》时王羲之就已经开始对触笔关注、学习与使用了,并在后来的书法实践中,对这种笔法的掌握越来越成熟,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大。在郭沫若等人认为伪作的《兰亭序》中,这种笔法的使用也比比皆是,这种笔法的使用,似可给《兰亭序》的真实性提供一条新的证据。
【关键词】:触笔 右军笺 笔法 简帛文书 演变 王羲之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触笔”名实12-24
- 1.1 现象考察12-14
- 1.2 “触笔”名称的提出14-15
- 1.3 “右军笺”不是“触笔”的成因15-24
- 1.3.1 “右军笺”的推想及相关讨论15-17
- 1.3.2 “右军笺”不存在17-24
- 二、“触笔”之形成24-64
- 2.1 “触笔”的内容24-27
- 2.2 “触笔”的来源27-38
- 2.2.1 笔法演变的必然结果27-32
- 2.2.2 书写材料的改进32-37
- 2.2.3 执笔方式的原因37-38
- 2.3 从纸帛简牍文书看“触笔”的形成38-60
- 2.3.1 战国楚竹书39-40
- 2.3.2 马王堆简牍40-42
- 2.3.3 居延新简42-45
- 2.3.4 河西简牍45-49
- 2.3.5 楼兰文书49-57
- 2.3.6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触笔的萌芽57-58
- 2.3.7 小结58-60
- 2.4 “触笔”与铭石书的关系60-64
- 三、“触笔”在王羲之书法中的运用64-80
- 3.1 有关王羲之部分墨迹书写年代的探讨64-65
- 3.2 王羲之书法分期的分水岭——《孔侍中帖》65-75
- 3.2.1 《孔侍中帖》“触笔”之分析65-67
- 3.2.2 《孔侍中帖》书写时间考67-75
- 3.2.3 小结75
- 3.3 《兰亭序》中“触笔”的应用75-77
- 3.4 从王羲之书论中看其对“触笔”的使用77-80
- 结语80-82
- 主要参考文献82-85
- 后记85-8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7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7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