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风对南宋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米芾书风对南宋的影响
【摘要】: 在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中,米芾排在苏轼和黄庭坚之后,但苏、黄二人是有着辉煌功业和文学成就的。而米芾单以书法一艺列入“宋四家”之中,足以说明后人对其书法艺术成就的认可和推崇。本文首先从北宋形成的三股影响较大的书风谈起,接着重点讨论赵构、米友仁、吴琚和张即之等南宋书家对米芾书风的学习和传承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米芾书法的同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分析米芾书风对南宋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意义。最后,从南宋所形成的米芾书风来讨论我们对于书法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期能对当代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深入的途径。
【关键词】:米芾 书风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北宋形成的三股影响较大的书风8-15
- 第一节 北宋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8-11
- 1. 北宋的政治历史环境8-9
- 2. 北宋的文化历史背景9-10
- 3. 北宋士大夫文人的心态10-11
- 第二节 苏、黄、米三大书风概述11-15
- 第二章 米芾书风在南宋的传承15-37
- 第一节 南宋的历史背景15-16
- 第二节 赵构学米与米芾书风之影响16-20
- 第三节 以米友仁为代表的南宋前期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20-26
- 1. 米友仁的生平事略20-21
- 2. 米芾在书法艺术上对米友仁的影响21-23
- 3. 米友仁的书法艺术23-25
- 4. 南宋前期其他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25-26
- 第四节 以吴琚为代表的南宋中期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26-34
- 1. 吴琚简介26
- 2. 吴琚的书法艺术26-28
- 3. 吴琚和米芾二人书法艺术之比较28-30
- 4. 南宋中期其他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30-34
- 第五节 以张即之为代表的南宋后期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34-37
- 1. 张即之简介34
- 2. 张即之的书法艺术和米芾书法之影响34-37
- 3. 南宋后期其他书家对米芾书风的传承37
- 第三章 米芾书风对南宋产生影响的原因37-45
- 第一节 来自宫廷感召力:皇家推崇39-41
- 第二节 地域的变迁:南北文化的交融41-43
- 第三节 文化的影响力:刻帖的传播43-45
- 第四章 南宋形成的米芾书风的意义45-47
- 第一节 书法史意义45-46
- 第二节 图象标志下的文化嬗变46-47
- 第五章 从南宋形成的米芾书风看书法的继承和创新47-49
- 结语49-50
- 主要参考文献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远庆;;米芾拜石[J];文史天地;2007年07期
2 李丰原;王立东;;一代书痴米芾——米颠除害[J];青少年书法;2008年07期
3 朱道钰;好一个“米襄阳”——游襄樊米公祠怀米芾[J];记者观察;1995年07期
4 曹宝麟;;《研山铭》为米芾真迹考[J];中国书画;2003年03期
5 彭少云;;临写感言[J];中国钢笔书法;2005年10期
6 张桂芹;;珍惜拥有[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09期
7 吴克敬;;佯狂作颠绝俗流——米芾书法故事[J];紫禁城;2010年04期
8 劳省三;;米芾《蜀素帖》[J];当代小书画家;2003年02期
9 王建民;;清正廉明爱茶人[J];茶叶经济信息;2005年03期
10 郭建平 ,张长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J];沧桑;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凤冉;汪允普;;镇江传统文化的整理与现代弘扬[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河南省沁阳市澄泥砚厂[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陈谷香;;宋代笔记中的画史与现存第一部笔记体画史[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炳奇;北宋书法家米芾[N];山西日报;2005年
2 戴启文;米公祠:问米芾,品“心灵鸡汤”[N];巢湖日报;2008年
3 腾卉荣;米芾(上) 为文重文德 为官重官德[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刘涛;米芾的《研山铭》与在国外的米芾墨迹[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金鉴;《研山铭》与研山砚[N];北京日报;2003年
6 刘妮丽;米芾:“以假乱真”的收藏家[N];北京商报;2008年
7 梁江;米芾鉴评留笑柄[N];美术报;2001年
8 成茗;米芾真迹将现身诚铭拍卖[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记者 曲志红;米芾珍品《研山铭》回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吕长生;米芾喜藏谢安《八月五日帖》[N];中国文物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春晓;满船书画同明月[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平;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胡建君;元yP文人圈与文人画的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蔡显良;宋代论书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苏梅;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颜晓军;宇宙在乎手[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成;论米芾诗歌与其书画创作之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郑淼;远追晋人格,贵异不贵作[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3 亓翠利;米芾及其书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娜;米芾“尚趣”美学思想与书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贝立新;米芾尺牍书法形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张卿;米芾艺术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正标;米芾的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李文灵;董其昌借径米芾上溯晋人学书途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刘艺铭;米芾集古论[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吾铭;米芾、赵孟,
本文编号:723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232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