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赏斋法帖》版本及制作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3:14
本文关键词:《真赏斋法帖》版本及制作群体研究
【摘要】:本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真赏斋法帖》版本的版本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各版本制作群体的研究。 版本研究包括《真赏斋帖》的总版本数、目前各版本拓片(及原石)的现存情况、流传情况及各版法帖的特征情况。写作中结合文献记载及笔者的实地考察,汇列出《真赏斋帖》之版本数量,并运用各版本特征对比的方法,着重考证了无锡博物院藏本(非华氏捐赠本)、启功藏本及无锡锡惠公园华孝子祠现存破损帖石之版本。 制作群体的研究中,,通过对华夏归乡筑真赏斋寄情书画之原由、华夏与王阳明之间的关系、其与文徵明的往来细则、真赏斋建筑及华夏是否“真赏”这几方面的考证梳理让后学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评价华夏;同时通过对周道振老先生《文徵明年谱》及存世《章简甫墓志铭》钩沉章简甫虎头蛇尾的一生。影印技术的创新带来书画传承方式的极大改变,基于此,提出刻工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及“契刻”这一技术(或也可称艺术)在实用价值降低情境下的传承成了当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版本 华夏 章文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2
- 0.1 选题原由7-8
- 0.2 前人对《真赏斋法帖》已有的研究成果8-9
- 0.3 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及意义9-11
- 0.4 论文框架11-12
- 第一章 《真赏斋法帖》版本考12-28
- 1.1 《真赏斋法帖》版本总数12-13
- 1.2 火前本13-18
- 1.2.1 火前本《真赏斋帖》的版本特征13-14
- 1.2.2 该版本拓片现存情况14-17
- 1.2.3 该版本帖石材质及现存情况17-18
- 1.3 火后本18-20
- 1.3.1 火后本之版本特征18-19
- 1.3.2 该版本拓片现存情况19
- 1.3.3 该版本帖石现存情况19-20
- 1.4 清刻本20-26
- 1.4.1 无锡博物院藏《真赏斋法帖》版本探颐20-21
- 1.4.2 “锡博本”非“火前本”21
- 1.4.3 “锡博本”亦非“火后本”21-22
- 1.4.4 “清拓本”与“锡博本”属同一版本22-24
- 1.4.5 无锡华孝子祠“被损本”刻石系“锡博本”与故宫“清拓本”之原石24-25
- 1.4.6 “清刻本”之制作25-26
- 1.5 “清刻本”原石之破坏26-27
- 1.6 民刻本27
- 1.7 本章小结27-28
- 第二章 《真赏斋法帖》制作群体研究28-45
- 2.1 华夏29-40
- 2.1.1 华夏其人29
- 2.1.2 华夏归乡寄情书画原由考29-30
- 2.1.3 华夏与王阳明30-31
- 2.1.4 华夏与文徵明31-34
- 2.1.5 华夏“附庸风雅”辩34-37
- 2.1.6 《真赏斋图》及真赏斋建筑37-40
- 2.2 章简甫40-44
- 2.2.1 虎头蛇尾的一生40-42
- 2.2.2 章简甫的书刻作品42-43
- 2.2.3 现代刻工的生存问题43-44
- 2.3 本章小结44-45
- 主要结论与展望45-47
- 附图47-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1
- 图片来源71-72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73
- 附录二: 《真赏斋法帖》各版本对比细则73-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须田牧子;彭浩;;《倭寇图卷》再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72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25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