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钟山房印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2:22
本文关键词:《十钟山房印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介祺 《十钟山房印举》 印学思想 编纂体例 鉴定方法
【摘要】: 本篇论文以清代晚期陈介祺编纂的集古类印谱——《十钟山房印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十钟山房印举》的探究和与清代十八部集古类印谱的比较,针对《十钟山房印举》的印学思想、印章分类的学术价值以及编纂体例和版式设计进行了重点的研究;论述了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在金石学尤其是印谱学上的重要贡献,以及《十钟山房印举》对当下及后世的篆刻艺术理论产生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本选题的选题背景、论文的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介绍清代朴学背景、陈介祺及其金石友人、《十钟山房印举》的版本、成书过程和《十钟山房印举》所收录古玺印的来源,并推测《十钟山房印举》定本的面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二章,通过《十钟山房印举》与清代其它十八部集古类印谱在收印数量、印谱编纂体例以及版式方面的比较,,说明陈介祺编纂《十钟山房印举》体例的科学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主要介绍《十钟山房印举》的意义:《十钟山房印举》在古玺印、封泥方面的创获;印谱所收录古玺印的史料价值;印谱版式的意义和陈介祺鉴定古玺印的方法以及陈介祺印学思想给后人学习篆刻的意义。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概述《十钟山房印举》的意义与陈介祺对金石学方面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陈介祺 《十钟山房印举》 印学思想 编纂体例 鉴定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292.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3
-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及论文的研究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11-13
- 第一章 《十钟山房印举》13-35
- 第一节 清代朴学背景描述13-15
- 第二节 编撰者及其金石界友人介绍15-18
- 一、陈介祺其人及其藏品和著述介绍15-16
- 二、陈介祺的金石友人以及这些友人对《十钟山房印举》编纂的影响16-18
- 第三节 《十钟山房印举》的产生及成书过程18-21
- 一、《十钟山房印举》编辑前已取得的研究基础18-19
- 二、《十钟山房印举》成书过程19-21
- 第四节 《十钟山房印举》介绍21-35
- 一、版本介绍21-24
- 二、万印楼藏印数量及《十钟山房印举》收印情况24-27
- 三、《十钟山房印举》所录古印的来源27-29
- 四、《十钟山房印举》定本的本来面貌29-33
- 五、《十钟山房印举》一百九十二册本举目总目33-35
- 第二章 《十钟山房印举》与清代其他"集古类"印谱35-51
- 第一节 对《十钟山房印举》影响较大的清代三部印谱35-37
- 第二节 《十钟山房印举》与《| 斋印集》、《玉印合编》37-41
- 第三节 《印举事记》与其他"集古类"印谱凡例41-51
- 第三章 《十钟山房印举》的意义51-68
- 第一节 《十钟山房印举》对印谱、印学研究的影响51-61
- 一、《十钟山房印举》在古抜印、封泥认识方面的创获51-54
- 二、《十钟山房印举》所收古玺印章的史料价值54-55
- 三、《十钟山房印举》版式的意义55-58
- 四、| 斋鉴定古印章的方法及其鉴定方法的意义58-61
- 第二节 《十钟山房印举》对后人学习古印的美学意义和价值61-68
- 一、《十钟山房印举》作为古玺印的资料库给后人学习古印的意义61-62
- 二、《十钟山房印举》中所体现的| 斋印学思想给后人学习古印的意义62-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1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育丞;;| 斋轶事[J];文物;1964年04期
2 孙国强;陈介祺的金石学成就和历史地位[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项昌贵;;试论清陈介祺对古文字学的贡献[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俊岭;吴大o偟慕鹗芯考捌涫檠С删蚚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9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3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