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诸家与早期书法批评的生成——以梁启超、麦华三、张荫麟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岭南诸家与早期书法批评的生成——以梁启超、麦华三、张荫麟为中心
【摘要】:本文以新会梁启超(1873—1929)、番禺麦华三(1907—1986)、东莞张荫麟(1905—1942)三位代表性人物为例,论述广东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对20世纪中国早期书法批评实践及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书法批评在20世纪从无到有,从"理论先行"的学科建设到批评实践的积累,乃至整个书法批评学科生成的运动过程,正是本文欲以钩稽和研究的中心议题。相比较书法批评成果对于书法实践的价值,笔者更看重它们在学术史上出现的历史意义,而这种意义从一开始就隐约折射出"书法批评"在整个书法研究阵营中微不足道,但又始终不可或缺的学术定位。而岭南诸家在这个批评现代化的运动进程中,再一次扮演了主要推动者的历史角色。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梁启超 麦华三 张荫麟 岭南 书法批评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尽管中国古代书论中不乏“文苑传”、“书画评”一类的文字,但讲到“书法批评”,则完全是一个“舶来”而非本土的学科。按照美国学者韦勒克和沃伦的分类,正是“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构成现代意义上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丨"。韦勒克和沃伦所说的文学研究的框架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帅;;学术史视野中的“北大书法研究会”——以蔡元培和沈尹默的书法活动为中心[J];美术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陈望衡;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简评蔡元培的美本体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张爱红;;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惯性”的质疑——兼论庄子美育的当代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张继涛;;当代美育发展历程及其问题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周珑;;审美化生存——论李健吾文学批评审美维度的建构与坚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7 姚瑶;张文洁;韩冲;;理工科大学生的美育教育[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蒲晓业;;情感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3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健;;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祝帅;;“五四学人”及其基督教想像之建构——以蔡元培、钱玄同、闻一多的三种进路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三辑[C];2011年
7 周然毅;;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学术史意义[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佴e,
本文编号:777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7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