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影响
【摘要】:临古是继承书法传统的不二途径,历代书家无不是终其一生去临习前人。手写墨迹最能展示每个时代书法的真实面目,最能体现书家精神风貌的当是书家之真迹。本文就学书过程中关于“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影响”展开研究。从取法的角度出发,拟从历代书家的论述史料中,搜集梳理出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冀通过对书法真迹和刻帖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优劣。分析真迹在古代书家学书过程中的作用,找出真迹和书家艺术水准之间的关系及内在规律。并从米、赵、董等书法大家的学书过程中提炼出他们是如何得法于书法真迹的,研究出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影响,以及对当下学书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真迹 刻帖 影印本 取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绪论6-7
- 一、“真迹”的界定7-14
- (—)原书墨迹7
- (二)双钩摹本7-8
- (三)临本8
- (四)“伪好物”8-14
- 二、“真迹”和“刻帖”的优劣比较14-20
- (—)刻帖用笔迷失15-16
- (二)刻帖态势顿失16-17
- (三)刻帖任意剪排,原章法尽失17-20
- 三、真迹在书家学书过程中的影响20-23
- (—)寓目真迹与书家学习之间的关系20-21
- 1、藏20
- 2、观20-21
- 3、其它21
- (二)真迹带给书家的感受21-23
- 1、目动神惊21-22
- 2、心存念想22
- 3、豁然有会22-23
- 四、学书者如何从真迹中得法23-29
- (一)真迹区别于刻帖的“法”23-25
- (二)从影印本中取真迹之法25-29
- 结语29-30
- 致谢30-31
- 参考文献31-33
- 个人简介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峰;;略述宋代刻帖的种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2 方波;;文化资本与文化商品:明代江南私家刻帖的一个面向[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3 吕金光;成海明;;晚明刻帖失真与“尊碑”意识萌芽的出现[J];艺术百家;2013年03期
4 刘镇;;论长洲文氏家族与明代江南刻帖之繁荣[J];书法;2013年09期
5 蔡清德;;地域性刻帖之发端——《金陵名贤帖》的编刻流传、特征与史学意义[J];艺术百家;2012年05期
6 刘镇;;论长洲文氏家族与明代江南刻帖之繁荣[J];书法赏评;2013年02期
7 孟庆星;;邢侗与晚明清初山左集古刻帖考论[J];东方艺术;2011年08期
8 ;匡时首次推出善本碑帖专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06期
9 张鹏宇;秦振吉;;榆次常家之书院藏帖简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10 ;《张忠烈公墨迹刻帖考》补正[J];文物;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春生;“碑”与“帖”的区别[N];中国商报;2004年
2 万君超;说法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录音整理 吴川淮 张平;书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陈尔俊;历代汇帖述略[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曹萌;端严肃穆 灵秀典雅[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肖鑫(北京);浅谈《阁帖》的借鉴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白锐;“书法热”之我见[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成振;刻帖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成彦;《绛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郭钟浩;宋代刻贴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琴;书法真迹对学书者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高秀清;宋代“书迹题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百军;宋代的书迹著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爱梅;《太原段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驰;孔继涑与《玉虹楼法帖》[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林伊;清代嘉道时期的欧书兴盛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7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