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书法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赵之谦书法艺术研究
【摘要】:清代书法由于社会环境和朴学的兴起等因素,导致金石学的繁荣,致使人们的审美较前代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明末清初,随着文物出土量的增多,碑版石刻的大量发现对书法审美方向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大大促进了学者和书法家对书法审美和技法的革新性认识。这些出土的碑版石刻、瓦当、秦权量以及古币等文物,使书法的取法范围变的更加的广泛。清代中期,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更加地推动了书法的审美观趋向于碑学,从而使一贯占据主流地位的帖学格局被打破。甚至在当时的书法变革和审美的大环境下,帖学变的越来越靡弱,此时金石学大兴,大开清代书法之风气。清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大师赵之谦就是碑学的集大成者,他凭借自身的努力、非凡的聪慧和深厚的书法功力,融百家之长,以其碑刻浑厚雄广之貌和帖学的婉转秀美之精髓,竭力创造出一种既雄厚又婉转秀丽的书风,这在他的各种书体都有体现,且都取得了成功。他书法之路的成功为我们研究“书法当随时代”的观念理论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参照。本论文的成果有以下三点:第一,分析清代晚期,赵之谦书学审美形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二,论述赵之谦在处理碑帖结合的行书之中,他独特地思路和办法;第三,阐述赵之谦的书法艺术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通过研究赵之谦的书法艺术,使我们知道怎样在通与变的基础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当代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
【关键词】:赵之谦 金石学 碑帖融合 书法特征 当代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3
- 第1章 清代社会环境对赵之谦书学的影响13-17
- 1.1 清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赵之谦的影响13-14
- 1.2 金石学的兴起对赵之谦书法艺术的影响14-17
- 第2章 赵之谦的人生经历和书法风格17-30
- 2.1 人生经历对书法艺术的影响17-20
- 2.2 书法渊源20-22
- 2.3 碑帖融合的思想变革以及他早、中、晚期作品的艺术特征22-30
- 2.3.1 碑帖融合的思想变革22-23
- 2.3.2 早、中、晚期作品的艺术特征23-30
- 第3章 清代书学理论对赵之谦的影响30-33
- 3.1 阮元的书学理论体系以及其影响30-31
- 3.2 包世臣的书学理论体系及其影响31-33
- 第4章 赵之谦书法艺术与同时期书家的比较33-40
- 4.1 与张裕钊书法艺术的比较33-36
- 4.2 与何绍基书法艺术的比较36-40
- 第5章 赵之谦的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40-43
- 5.1 书法艺术成就40-41
- 5.2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根远;印外求印的赵之谦[J];青少年书法;2005年01期
2 洪厚甜;;赵之谦及其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8年22期
3 洪厚甜;;赵之谦及其书法艺术[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刘江;;赵之谦:我欲不伤悲不得已[J];青少年书法;2003年04期
5 李志宏;论晚清画家赵之谦的绘画艺术成就[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贤;;浅析赵之谦笔下的“拙逸”[J];美与时代;2006年04期
7 邵玉兰;;赵之谦:坎坷的人生 辉煌的艺术[J];艺术市场;2006年07期
8 潘深亮;;赵之谦书画辨伪[J];荣宝斋;2007年04期
9 张钰霖;;论赵之谦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地位[J];书法赏评;2009年03期
10 邹涛;;日本所见赵之谦尺牍读解(二题)[J];东方艺术;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春;赵之谦北魏造像笔法入篆探微[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李松;赵之谦尺牍取法研究[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王乃栋;赵之谦楹联书法[N];中国商报;2003年
4 藏玩轩主;木雕赵之谦对联[N];中国商报;2006年
5 邹绵绵;《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指谬[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西林;赵之谦力作将现身西泠拍场[N];中国商报;2011年
7 马 洪;印外求印[N];中国商报;2005年
8 廖文伟;尺竹寸楷 铁笔精妙[N];中国商报;2002年
9 铁耕;竹联意境难寻[N];中国商报;2002年
10 程仲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张小庄;别有狂言谢时望,但开风气不为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峰;赵之谦篆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牛建维;师古不泥,铁笔纵横[D];山西大学;2014年
3 贺思谦;涵融篆古,,恢廓新象[D];河南大学;2015年
4 苏建功;赵之谦书法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曹智;赵之谦碑派书法实践及其风格成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速;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5年
7 林凡强;赵之谦金石书法入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袁淑;从清代书风特色论赵之谦创新的艺术风格[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崔迎春;赵之谦艺术之变与晚清金石风尚[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丁小婉;探析赵之谦绘画风格的成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4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8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