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陈巨来篆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8:00

  本文关键词:陈巨来篆刻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巨来 篆刻艺术 圆朱文 艺术风格 渊源


【摘要】:陈巨来是我国近代较为著名的篆刻家,—生治印甚多,尤其善治圆朱文印,风格独树一帜,在中国篆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基于笔者的整理,目前发现对于陈巨来篆刻艺术研究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关于研究他的篆刻多集中在圆朱文印这一块并较零散。因此,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充分挖掘陈巨来的生平、交游、篆刻艺术特征、篆刻艺术风格的渊源、篆刻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在附加了陈巨来生平年表和无纪年事例,以供研究参照。 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陈巨来的人生经历作简要论述。从陈巨来的出生与家世、生平和师承这两方面着手。 第二部分对陈巨来的篆刻艺术特征进行研究,主要从章法、篆法、刀法、线条去分析。 第三部分从陈巨来篆刻艺术风格的渊源着手对其取法作分类。主要分为取法古代和借鉴近人两部分。取法古代,如:战国古玺、取法秦印、取法汉私印、取法唐官印、元押封泥等;借鉴近人,如明清流派篆刻家:汪关、赵之谦、黄牧甫、赵叔孺等。 第四部分为陈巨来篆刻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从学识修养、个人性格、时代影响、创作状态来分析。 第五部分对陈巨来的理论著述—《安持精舍印话》、《古印举式》、《印坛点将录》、《安持人物琐忆》分别进行介绍、分析及评价。 第六部分主要介绍陈巨来篆刻艺术的传承。主要是其篆刻艺术是对门生的影响。
【关键词】:陈巨来 篆刻艺术 圆朱文 艺术风格 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9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前言7-10
  • (一) 选题由来7-8
  • (二) 研究意义8-10
  • 一、陈巨来人生经历10-19
  • (一) 出生与家世10-13
  • (二) 生平与师承13-19
  • 二、陈巨来篆刻艺术特征19-24
  • (一) 章法19-20
  • (二) 篆法20-21
  • (三) 刀法21-22
  • (四) 线条22-24
  • 三、陈巨来篆刻艺术风格的渊源24-30
  • (一) 取法于古代24-26
  • (二) 借鉴自近人26-30
  • 四、陈巨来篆刻风格形成的因素30-35
  • (一) 学识修养30-31
  • (二) 个人性格31-33
  • (三) 时代影响33
  • (四) 创作状态33-35
  • 五、陈巨来篆刻艺术理论35-40
  • (一) 《安持精舍印话》35-37
  • (二) 《古印举式》37-38
  • (三) 《印坛点将录》38
  • (四) 《安持人物琐忆》38-40
  • 六、陈巨来篆刻艺术的传承40-43
  • 后记43-44
  • 参考文献44-45
  • 附录一 陈巨来生平年表(初稿)45-84
  • 附录二 陈巨来无纪年事例84-8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9-91
  • 致谢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澍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2 日超;;大雅篆章[J];走向世界;2009年34期

3 李彤;;化笔墨为云烟——清代黄牧甫篆刻艺术论[J];荣宝斋;2011年05期

4 高石农;陈荣杓;;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1期

5 徐鸣;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艺术百家;1997年04期

6 余巨力;;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书法艺术;1997年04期

7 陈道义;;“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书法之友;1999年12期

8 纪伟基;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年05期

9 马海方;“手里有活儿”──记青年篆刻家孙鼎朴篆刻艺术[J];美术向导;2001年06期

10 纪敏;孙利华;;中师篆刻艺术教法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岩;;骆风同志 我们永远怀念您[A];铁流 18——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袁国平烈士、纪念老会长张斱秀将军逝世一周年、战斗生涯 峥嵘岁月、追思 缅怀 学习[C];2011年

2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发掘社会教育资源 拓展社区教育阵地 扩大青少年教育覆盖面[A];全国基层关工委工作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朗;别样的一种享受和学习[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李岚清谈篆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来楚生篆刻艺术[N];美术报;2000年

4 秦周;豪放之歌 静雅之韵[N];新乡日报;2006年

5 天津 张宏书;邓散木的篆刻艺术[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记者 季佳莹;引导企业搭建平台 支持参与文化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9年

7 孙旭光;游心印外石言志 创新服务永无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百灵;游心印外 悟道其中[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邸永君;篆刻艺术漫谈(下)[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野田悟;吾衍与其《学古编》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昊宁;陈巨来篆刻艺术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月洋;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布局之关联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7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邓欢华;汪新士篆刻艺术成就[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9 刘丹;关于文彭篆刻艺术形成原因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王建磊;巴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1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21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