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
【摘要】:从广义上说,笺纸是一种精加工的纸,主要用于书写及书画作品;从狭义上主要是指明清以来用于写书信尺牍的信笺。尺牍是古代最为悠久的沟通交流方式,记录了古代社会关系中的脉脉温情,且与书法的历史密切相关。笺纸作为书写载体,承载着古代灿烂的尺牍文化和书写文化,而围绕着笺纸的书写功能,古人在制作笺纸时从纸质、纹饰等多角度对笺纸进行加工、改良,使笺纸具有良好的书写手感与精美的外观,体现出古人的设计思维。本文第一部分从笺纸的概念定义、工艺特征入手,梳理笺纸的历史渊源。从广义的角度,汉代的左伯纸是早期笺纸的典范,史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而“笺纸”的称谓则在南北朝时便有,如五色笺、红笺等,笺纸相关的名词在唐代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推测笺纸的流行可能与当时盛行的诗歌唱和、宴饮应酬等文学活动相关,晚唐的薛涛笺即是元白唱和时期文人喜用之笺纸。此外,宫廷用笺以其精益求精的用料与制作,成为引领笺纸风尚的典范,南唐澄心堂纸、明代宣德笺皆出自宫廷;而佛教写经用笺也以其独特的做工和耐久性而赢得文人的青睐。唐笺尚色,宋笺尚质,而晚明时的信笺则因刻书业的繁荣和雕版技术的进步而迎来了一场“古质今妍”的变革,纹样成为信笺制作的重心,并影响了明清以来的信笺风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笺纸与书法的关系。广义的笺纸常在纸质、形制或纹饰上有独特处,对书法的影响亦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古人重视笔墨调和,不同表面质感的笺纸,不但会产生不同的笔墨表现效果,而且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在帖学书法中尤为明显;纸的形制大小变化也对书法的表现形式与书风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此外,本论文分别对特定的笺纸及其表现特点进行了梳理,包括“彩笺花笺诗帖”、“泥金银与洒金银笺”、“乌丝栏笺”、“粉蜡花笺与对联”、“碧笺金书”、“明清信笺与书法”等,并简析笺纸与书法创作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对笺纸的设计的剖析,主要以信笺为研究对象。在晚明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笺纸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笺纸中的纹样日渐丰富,并在新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下衍生出信笺独有的纹样类型。本部分首先对笺纸纹样进行详细分类与整理,并对笺纸的设计特征进行总结。信笺中的纹饰类型的选择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显示出由工匠气向文人气的转变,体现出文人趣味对笺纸设计的影响;而笺纸作为书写载体,其设计处处遵循着雅致而不张扬的中庸思想。通过降低纹样的对比度和合理使用边角构图等方式,减弱纹样的表现张力,使其与预设的书写墨迹有机结合。并且发展出砑花、拱花等隐晦而含蓄的表现技巧。第四部分以博古笺为例,分析文人趣味对笺纸设计产生的影响。清代金石学大盛,大量文人学者热衷于金石学相关的访碑、鉴藏、考订、著述、交流和刻书等活动。耳濡目染,其中的金石图像亦受到文人的喜爱而进入到信笺中,反映出文人趣味在笺纸纹饰上的影响。
【关键词】:笺纸 设计 书法 纹样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3
- 一、选题研究缘起11-13
- 二、研究现状13-20
- 三、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20-21
- 四、研究方法21-22
- 五、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22-23
- 第一章 笺纸的概念与发展简述23-62
- 第一节 释“笺”23-33
- 一、“笺”的概念23-30
- 二、笺纸的界定30-33
- 第二节 笺纸的基本工艺特点33-42
- 一、造纸基本工序流程33-34
- 二、笺纸的常见加工工艺34-39
- 三、制笺工艺特点分析39-42
- 第三节 笺纸发展简述42-62
- 一、晋唐笺纸42-54
- 二、宋笺尚质54-59
- 三、明清笺纸之变59-62
- 第二章 笺纸上的书法62-121
- 第一节 笺纸质感对书写性的影响64-74
- 一、古人的纸质优良观64-66
- 二、纸质与笔墨表现特征66-74
- 第二节 纸之尺寸与书风变化74-89
- 一、纸与作品的大幅化75-81
- 二、尺寸变化与笔法变化81-89
- 第三节 笺纸样式与书风89-116
- 一、彩笺花笺诗帖89-92
- 二、泥金银与洒金银笺92-95
- 三、乌丝栏95-98
- 四、粉蜡花笺与对联98-100
- 五、碧笺金书100-106
- 六、明清信笺与书法106-116
- 第四节 笺纸与创作116-121
- 一、纸张的选择与局限116
- 二、创作与笺纸116-121
- 第三章 笺纸的设计121-179
- 第一节 、笺纸纹饰的渊源与组合方式121-129
- 一、笺纸纹饰渊源122-127
- 二、组合方式127-129
- 第二节 明清信笺的纹饰129-160
- 一、明清信笺风尚的转变130-132
- 二、传统吉祥纹样132-144
- 三、韵事类纹饰144-151
- 四、绘画题材纹饰151-160
- 第三节 信笺形式分析160-173
- 一、边框161-170
- 二、纹样170-172
- 三、色泽172-173
- 第四节 信笺设计的特征173-179
- 一、从工匠气到文人气173-176
- 二、“隐”的艺术176-179
- 第四章 笺纸设计与文人趣味——以博古笺为例179-193
- 第一节 笺纸中博古纹样的缘起180-182
- 第二节 博古笺的常见形式及纹样182-189
- 一、博古笺的主要形式182-186
- 二、博古笺的纹样类型186-189
- 第三节 博古笺与文人趣味189-193
- 一、崇尚朴拙的表现形式189-190
- 二、博古题材的流行190-193
- 结论193-195
- 参考文献195-202
- 图片目录202-20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06-207
- 后记207-2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正大书风展作品选[J];中国书画;2003年04期
2 傅京生;;明清浪漫主义书风概述[J];书法世界;2003年01期
3 王伶儿;;关于“流行书风”的一点思考[J];创作评谭;2003年04期
4 杨大伟;流行书风思辨[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八桂书风作品选[J];南方文坛;2008年04期
6 顾工;;对历史上书风流行现象的考察[J];书画艺术;2011年04期
7 刘根货;;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J];中州学刊;2011年06期
8 张俊东;;“流行书风”学术意义之反思[J];书画艺术;2012年02期
9 姬学友;;论鲁迅书风[J];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04期
10 张英俊;;宋禅对“尚意书风”的影响[J];中国书画;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张铭;;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谯指南[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中原;“流行书风”再辨[N];美术报;2007年
2 胡秋源;当代书风有点甜,,白光书法有点辣[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张乃田;流行书风“流而不行”[N];安徽日报;2003年
4 杨应时;流行书风:从传统走向现代[N];北京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茁;为“中原书风”注入时代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6 高鸿;地域书风的形成分析 以漳、厦、泉三地为例[N];美术报;2007年
7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人事报;2009年
9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贾祥伦;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 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N];美术报;2011年
10 书法批评人 曾如影;我看“流行书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志文;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2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博;民国时期洛阳书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闫函;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书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晓;隋唐朝代更迭期楷书书风融合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俊;南宋四明地区士流书风的家族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巩绪发;晚明浪漫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来景;晚明浪漫主义书风郄视[D];河南大学;2007年
7 饶建华;当代“流行书风”现象下的非书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叶立文;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斌;从出土楼兰简纸看其地域书风[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李爽;中和之美与齐梁书风的转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8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2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