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篆刻的分期与艺术风格
本文关键词:吴昌硕篆刻的分期与艺术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篆刻艺术 吴昌硕 江浙沪 艺术风格 艺术生涯 破荷 书画篆刻 终其一生 篆刻作品 后半生
【摘要】:正吴俊卿(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字昌硕,号缶庐、苦铁、破荷等,浙江安吉人。为我国近现代"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巨匠,而其篆刻艺术之成就则是"四绝"中凸显最早且被认为成就最高者。彼时,昌硕老以其独具魅力的篆刻风格名扬海上,开启了后半生在江浙沪区域的专业艺术生涯,终其一生而不断吸收、创新、变革,成就了为时人追慕、后辈敬仰的古拙雄浑、气势磅礴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关键词】: 篆刻艺术;吴昌硕;江浙沪;艺术风格;艺术生涯;破荷;书画篆刻;终其一生;篆刻作品;后半生;
【分类号】:J292.4
【正文快照】: 吴俊卿(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字昌硕,号缶庐、苦铁、破荷等,浙江安吉人。为我国近现代『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巨匠,而其篆刻艺术之成就则是『四绝』中凸显最早且被认为成就最高者。彼时,昌硕老以其独具魅力的篆刻风格名扬海上,开启了后半生在江浙沪区域的专业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苇;浙江是我国篆刻艺术发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2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3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4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5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7 杨抱林;;方寸艺术上的美学——李华年教授篆刻艺术作品欣赏[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8 石以品;;中国篆刻艺术与古文字[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9 ;篆刻艺术欣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J];中华民居;2009年07期
10 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亚 本报记者 冯俊锋;篆刻艺术能否走出低谷[N];四川日报;2001年
2 记者 张立行;篆刻:由冷转热[N];文汇报;2000年
3 陈复尘 刘春华;骆們們:乐山乐水·亦仁亦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潘国霖;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人民大学举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郭青剑邋实习记者 张亚萌;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在京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叶一苇;小小方寸 万顷境界[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蔡树农;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N];美术报;2006年
8 蔡树农;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N];美术报;2006年
9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N];美术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朱同;谈“当代篆刻艺术大展”[N];美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赖起凤;论篆刻艺术的书法基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鹏;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石军海;篆刻中的笔意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韩学宁;篆刻艺术在当下日常运用中的几个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可;篆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曲学朋;邓尔雅篆刻艺术的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3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3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