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祺书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5:11
本文关键词:万寿祺书学思想研究
【摘要】:明清鼎革之变,万寿祺身怀家国之痛,在抗清失败以后,选择蛰居淮安,营建了一处“隰西草堂”。本文开篇介绍了万寿祺的家世、生平经历以及交游情况,进而以现存其各时期的作品或者题跋为证,详细论述其“凡三变以成今书”的学书历程。而后从他尚古却不一味摹古的实际出发,论述其“陶古铸今”的书学思想;从万寿祺“儒、道、释”的思想内涵、高尚清雅的人格品质以及雅逸的性情三方面,在书法中的表现,来论证其“独抒性灵”的书学思想。接着将其诗、书、画、印学思想相结合,更加深入而细致的论述其艺术思想,得出它们所具有的一致性,即“陶古铸今,独抒性灵”。之后,笔者更进一步将万寿祺与同时代书家董其昌、王铎、黄道周三人从书法面貌和书学思想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终,笔者得出研究万寿祺的书学思想对于研究遗民书学思想,乃至江淮文人书学思想都有着特殊意义。
【关键词】:万寿祺 书学思想 人品 性情 遗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目的8
- 1.2 研究意义8
- 1.3 研究现状8-9
- 1.4 研究方案9-11
- 第二章 万寿祺的生平与交游11-19
- 2.1 万寿祺的家世 --“三世荣官阀”11-12
- 2.2 万寿祺的生平 --“吊半壁沧江,续六朝之昔梦”12-14
- 2.2.1 闭户读书(1603-1623)12
- 2.2.2 江左风流(1624-1643)12-13
- 2.2.3 奋勇抗清(1644-1645)13
- 2.2.4 难忘故国(1646-1652)13-14
- 2.3 万寿祺交游考 --“五年江上客,,今有几人还?”14-19
- 2.3.1 雅集金陵15-16
- 2.3.2 避难苏州16
- 2.3.3 蛰居淮上16-19
- 第三章 万寿祺的学书历程19-24
- 3.1 书学启蒙19-20
- 3.2 取精用宏博涉多师20-22
- 3.3 凡三变以成今书22-24
- 第四章 万寿祺的书学思想24-33
- 4.1 陶古铸今24-26
- 4.1.1 崇尚古法24-25
- 4.1.2 自成一家25-26
- 4.2 独抒性灵26-33
- 4.2.1 儒道释思想的流露26-30
- 4.2.2 人品清雅书格俊逸30-31
- 4.2.3 雅逸性情雅逸书风31-33
- 第五章 万寿祺的诗书画印学思想的一致性33-38
- 5.1 诗学与书学思想的一致性33-34
- 5.2 画学与书学思想的一致性34-35
- 5.3 印学与书学思想的一致性35-38
- 第六章 万寿祺与同时代书家的比较与分析38-42
- 6.1 书法风貌的比较38-40
- 6.2 书学思想的分析40-42
- 结论42-44
- 附记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学净;;独报松楸守岁寒,一曲悲歌寄遗恨——万寿祺词作论析[J];名作欣赏;2014年02期
2 李人俞;;万寿祺《遁渚唱和集》词册墨迹考[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季严敏;万寿祺书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黄振东;万寿祺书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澄琦;万寿祺及其诗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广永;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杨东建;好古不尚奇[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4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