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走向神龛
发布时间:2017-09-13 11:08
本文关键词:从书斋走向神龛
【摘要】: 北宋中后期的“颜真卿热”现象表现为“颜真卿书法热”(简称“颜书热”)和把颜真卿当作道德楷模和神祗形象的“颜真卿热”两个部分。 “颜书热”最早以宋仁宗时代的“求古碑石之文”、“古碑文保护运动”等为契机,历经石曼卿、蔡襄、欧阳修、韩琦等第一批文人官僚的倡导、以身为范和朱长文、苏轼、黄庭坚等第二批文士的竭力推崇之后,在宋徽宗初年达到了顶点,并奠定了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在此过程中,欧阳修的倡导之功和苏轼有意识“圣化”颜书值得特别注意。 与“颜书热”几乎平行推进的是当时民间把颜真卿当作道德楷模和神祗形象的祭祀膜拜现象。它由宋仁宗时代民间私建祠堂的祭祀活动开始,到其后全国各地多有类似祠堂,颜真卿的形象经历了由道德典型到神祗的变化。而民间传说的力量,1091年北宋朝廷对于祭祀颜真卿行为的认可,以及南宋朝廷基于政治需要对颜真卿的特别褒奖,又从另外的方面强化了这种趋势。在此过程中,北宋精英文人因表现的过于实用,反而无所作为。 在北宋、南宋之交以至整个南宋,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景观的颜真卿浯溪碑得到了另一个层面的特殊解读。 官方、文人、民间三股力量共同促成了颜真卿道德及其书法的崇高形象的确立。
【关键词】:颜书热 集大成 圣化 膜拜 神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
- 第一章: 北宋初期、中期的前半部时间对于颜真卿书法的态度6-8
-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后半部分:“颜书热”第一阶段即预热阶段8-21
- (一) “颜书热”依赖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9-13
- (二) “颜书热”与精英文人的舆论发起、推波助澜13-17
- (三) 第一阶段的几位示范型书家17-21
- 第三章: “颜书热”的第二个阶段──登峰造极21-36
- (一) 朱长文的颜书神品观22-23
- (二) 苏轼对于颜书认识的“深化”和“圣化”23-27
- (三) 北宋学人在整理收集颜真卿诗文、书法资料方面的学术成果27-30
- (四) 北宋学习颜书的几个相关问题30-36
- 第四章: 书法之外的“颜真卿”36-50
- (一) 道德推崇的具体演绎36-40
- (二) “天下鲁公”的神祗化崇拜40-47
- (三) 作为文化政治景观的语溪碑47-50
- 结论50-53
- 注释53-59
- 后记5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振峰;集大成的清代玉雕[N];中国商报;2001年
2 孟庆云;集大成绽放折肱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吴国兴 刘鲁彦;中宁枸杞:经济文化集大成[N];中国特产报;2002年
4 王跃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制度分析与现实关怀[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王唯;皇帝造神[N];云南政协报;2000年
6 金戈;“住宅厨房”标准请企业发言[N];中国企业报;2002年
7 记者 彭京;南昌高新区扩容展宏图[N];江西日报;2002年
8 凌晶;《中国秘密社会》首发[N];科技日报;2002年
9 郭立群;走入图书营销之学[N];山西日报;2000年
10 吴玉龙;《文化突围》首次提出“秋雨体散文”概念[N];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书文;孔子成德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培先;从书斋走向神龛[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刘元青;三教归儒—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潞娟;魏源旅游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震;传承与演进[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李东宾;《康熙字典》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3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843337.html